|
任弼时三个绰号见精神
|
众所周知,任弼时有 “骆驼”、“被子”、“党内的妈妈” 三个绰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 “骆驼”是忍辱负重的意思。任弼时身患严重高血压,长期抱病坚持繁重工作,当同志们劝他休息时,他却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对此,叶剑英曾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同志们也把这种表现形象地喻为“骆驼精神”。感念斯人,眼前不由幻化出浩瀚大漠风沙蔽日、人烟稀少、水缺草乏,而骆驼则身负重载、忍饥耐渴,如“沙漠之舟”般地朝着绿洲的方向,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向前。 叫“被子”,是因为任弼时为人厚道、公道,对待干部就像冬天盖一床棉被,让人家感到舒服、暖和,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度过寒夜。任弼时虽身居高位,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五大常委”之一,但他不讲“牌子”,不摆“架子”。凡此,当时的革命阵营有口皆碑。有句俗话叫“亲娘不如热被窝”,说的就是“温暖”的重要。对敌狠、对友和、对同志亲,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雷锋同志也曾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地温暖。”大体也是形象强调对人民、对同志要温暖、亲近、热情。 张爱萍将军在苏区时曾经被内定为AB团分子,任弼时经过甄别,完全推翻诬告,这才为后来新中国的国防工业保住了一位主帅。那是在1931年,任弼时同王稼祥、顾作霖等人,作为中央代表,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然而,就在他去后不久,中央苏区发生了一起不幸的事,出现了内讧———“富田事变”。在革命队伍里,掀起了到处揪AB团分子的浊浪,使得军队和地方,上上下下,人心惶惶,一批批干部和战士遭到无辜的冤杀。任弼时看到这种状况,心急如火。他承受临时中央对他“贯彻不力”的指责,在自己管辖的组织部门一次会议上,无所畏惧地提出:“我们不能轻信口供,要重调查!”“不要乱抓人,乱杀人。”“这次会议后,凡是枪毙人都要审批!”就在他主持的这次会议之后不久,从万泰地区送来一份案卷材料。他一看题目,是关于该地区负责人张爱萍是AB团骨干分子的事。对于张爱萍,谁能比他任弼时更了解啊!他是一个多么好的同志,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在上海,张爱萍做党的秘密工作,曾经几次被敌人抓捕入狱,在敌人各种酷刑的引诱下,他革命意志坚强,不屈服,不动摇,视死如归,表现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后来,经组织多方营救,才有幸出狱。后来,调入红军部队工作,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同敌人你死我活地拼杀,身体多处负伤,仍然不下火线。从种种表现看,这不是一个AB团分子所能做到的呀!看来其中大有问题。“老顾!快起来,我有一问题请教!”任弼时拿起案卷跑出房门,连夜敲开了顾作霖的屋门,从床上把顾作霖拉起来。“什么事呀,深更半夜的?”顾作霖揉着惺忪的眼皮问。任弼时便把张爱萍的材料案卷递过去,说:“这里有份材料,你看看!这事如何处理?”顾作霖接过材料就着油灯看完后,也摇了摇头。他向任弼时征询似地看了一眼反问道:“你的意见呢?”“我就是怀疑!材料反映的问题,有很多矛盾,要进一步调查核实!”任弼时态度十分果断地说。顾作霖也赞同地点了点头。“那你明天就到万泰地区走一趟,详细核实后再研究处理!”任弼时叮嘱说。第二天,顾作霖去了万泰地区,经过反复的核实调查,反映张爱萍的所谓问题,纯属子虚乌有。任弼时听了顾作霖的详细汇报后,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由于任弼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救了一大批像张爱萍这样的好同志。 著名作家丁玲在延安审干时的遭遇更是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帮助丁玲的第一次谈话中,她的所谓“历史问题”被提了出来,是周扬引出的话头,他提议要丁玲谈谈历史,把历史问题搞清楚,丁玲便把在南京被幽禁的情况和自己写过一个条子的错误,和盘托出。周扬、刘白羽、阮章竞三人听完,互相看看,肯定地说:“这当然是自首。”并且问丁玲,为什么过去不搞清楚。丁玲说:“我1943年在延安整风审干时就已经讲过了,但是没有做结论,离开延安时我去问过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对我说:‘党是相信你的,你尽管放心,好好工作。’我是完全听了的,也是照着做了的。1952年我也给安子文同志写过信,我也是希望有结论的。需要的话,我可以把这段历史在党组扩大会上再谈。”刘白羽说:“不要在扩大会上谈了。” 丁玲究其一生,最遭人怀疑的,遭攻击最猛的,就是1933年5月到1936年9月在南京被国民党拘禁的那三年,当时,她始终拒绝为敌人做事、写剧本、编报纸,没有以共产党员身份发表自首悔过的言辞,并且千方百计寻找党组织,终于在曹靖华、鲁迅、冯雪峰等人的帮助下逃离南京,转赴陕北。但是,为了应付敌人,早日获取自由,丁玲曾经写过一个纸条,内容是“出去后,不活动,愿家居养母读书”,以示自己的消沉,1943年她在延安审干时,主动向组织谈了这个事情。周扬十分清楚,这是丁玲浑身上下最脆弱的一环。在批判丁玲“反党”的时候,他出其不意,朝着丁玲的要害处猛刺了一枪。 丁玲晚年在回忆任弼时同志时说过:1940年有人告诉我,康生在党校说,丁玲如果到党校来,我不要她,她在南京的那段历史有问题。这话是康生1938年说的,我1940年才知道。我就给中央组织部长[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任弼时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任弼时三个绰号见精神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党和人民的骆驼——任弼时 |
下一篇文章: 三联会师前后的任弼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