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均鹤挟持去会见了汪精卫的事情,说明了后来长时间没向组织上说明的原因,并把一份自我检讨的材料交给陈毅,请他转呈中央。
4月2日,陈毅赴中南海,向毛泽东报告了潘汉年交待的事情,并交上潘汉年写的材料。毛阅后,提笔在材料上批示:“此人从此不可信用。”随后,在当天下午毛又指示:“立即逮捕审查潘汉年。”这是建国后制造的第一起“反革命”大冤案。
潘案发生后,周恩来指示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立即组织一个小组,在李克农领导下,对潘汉年的政治、历史、历年活动进行全面审查。专案组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全面调查,于1955年4月29日,李克农向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写了正式报告。报告提出了有力的五大反证:
一、中央一再有打入敌伪组织、利用汉奸、叛徒、特务进行情报工作的指示。
二、潘汉年利用袁殊、胡均鹤、李士群等都有正式报告。
三、是他提供了决策情报,其中包括德国进攻苏联时间的准确情报等。
四、组织机密一直未被泄露,直到上海解放。
五、潘汉年所属的重要关系,当时还正在起着绝密的现实作用,这是毛主席、周总理所知道的。
但是,这个实事求是的报告,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相反,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潘汉年作了“定性”结论。
毛说:“有个潘汉年,此人当过上海市副市长,过去秘密投降了国民党,是一个CC派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头,但我们没有杀他。”
潘汉年在监狱和劳改农场度过了22年后,于1977年4月14日带着“无期徒刑”的结论病故。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同志建议复查此案,重新看到李克农同志给中央的报告,及一些尚健在的老同志的旁证。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炎黄春秋》2006年第10期秦福荃文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