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可疑。)
潘汉年回到根据地时,恰逢华中局整风运动进入尖锐复杂的重要时刻。饶漱石正在利用整风运动弄权,排斥异己,连陈毅也被整得在根据地呆不下去了。饶漱石整人有术,潘汉年颇有顾忌。因此,他在向饶汇报此次敌占区之行时,只谈了从李士群那里获得的一些有关"扫荡"的情况,而南京之行以及会见汪精卫一事便没有如实向饶报告。他担心授人以柄,饶漱石会利用这件事整他。他打算去延安时再直接向中央主要领导人说清楚这件事。不料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南京和重庆方面都先后将这事传出,并有意加以喧染和歪曲。延安方面因未接到过潘汉年的报告便加以否认,潘因此失去了一次向中央汇报的机会,从而十分被动。
1945年春,潘汉年到延安,出席党的七大。他决心当面向毛泽东说清楚与汪精卫见面的事情。谁知,就在潘汉年到达延安前夕,饶漱石向中央指控潘汉年在敌占区"违反纪律"等,可中央十分信任潘汉年,认为饶漱石不了解情况。因此,当潘汉年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准备将会见汪精卫的情况如实汇报并显出有些诚惶诚恐,吞吞吐吐之态时,毛泽东没有等潘汉年说下去,便笑着说:"你的工作中央是了解的,中央是信任你的。外面的谣传我们并不相信,你也不用害怕。总之,中央对你是了解和信任的。"
毛泽东的这番亲切而热情的话,一时竟使潘汉年感到惶惑不安,又使他深为感激和欣慰,以致潘汉年失去了一吐为快的勇气。
在毛泽东和潘汉年谈话之后,中央于1945年2月23日向华中局发出一封由毛泽东亲自签发,由刘少奇和康生共同署名的给饶漱石的电报。电报内容说潘汉年没见过汪精卫,是敌方造谣污蔑,勿听信谣言中敌人奸计。
事情就是这样被阴差阳错地弄得更加复杂化了。潘汉年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向党解释清楚的最重要的两次机会。
七大之后,潘汉年又远离中央,长期奔忙情报与统战工作,此事搁了下来。
1955年的全国党代表会议期间,潘汉年才主动将当年被李士群等人挟持去会见汪精卫一事的情况,向上海代表团团长陈毅作了详细汇报,并向中央作出检讨。可惜,时间已经太晚了。情况刚被报告到中央最高决策人那里,潘汉年就被"逮捕审查"了。
直到1982年,中央从李克农这位长期主管隐蔽战线的老战士在27年前提出的5条反证材料入手,经过甄别,最终纠正了这一历史错案,宣告为潘汉年平反,恢复名誉。但是,这位在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潘汉年已经含冤离开人世五年多了。
“潘汉年案”
在会议讨论期间,一些受过高、饶影响的或是与他们有牵连的人,相继作了自我批评,交待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毛泽东表示肯定,同时指出,高级干部中如果有人历史上有什么问题没有交待清楚的,都应主动地向中央讲清楚,会上来不及讲的,或是会上不便讲的,会后还可以想一想,写成材料,把问题讲清楚,我们一律采取欢迎的态度,否则罪加三等。
“潘汉年案”就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中发生了。
潘汉年,1906年生于江苏宜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期间,他辗转于南昌、上海、武汉等地,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了大量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文化战线上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及其文化“围剿“政策的斗争,成为一位活跃的左翼作家。
20年代,潘汉年参与了“创造社”的工作,由于经常干一些诸如捆书籍、跑印刷厂和邮局之类的事务性工作,大家都叫他“小伙计”。到30年代,他和杨杏佛、杨度等当时的社会名流打起了交道。这期间,在中共领导下,他参加发动了左翼文艺运动,并主持了“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成为30年代整个左翼文化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自1931年起,潘汉年离开了文化战线,成为中共秘密战线上从事对敌斗争的一名战士,他当时的代号是“小开”。“小开”是上海话“小老板”的意思。1933年至1934年,他以江西中央苏区中央政府代表的身份同陈铭枢、蔡廷锴等领导的福建人民政府以及陈济棠的广东地方军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谈判。1935年潘汉年在长征途中,受中共中央委派,从川黔边境前往苏联莫斯科,以沟通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间业已中断的联系;1936年,潘汉年奉命回国,同国民党当局进行有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秘密谈判,奔走于南京政府与陕北之间,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终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开始后,潘汉年以中共中央社会部负责人之一的身份,在上海、淮南等敌后地区主持情报工作,屡建奇功。解放战争期间,他以香港为阵地,开展情报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成为中共与国统区各民主力量间一条最重要的联系渠道。1949年全国解放后,潘汉年被任命为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协助陈毅治理大上海。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潘汉年确是一位情报战线上的杰出战士和优秀领导人。
在毛泽东提出高级干部应讲清历史的号召下,潘汉年心事重重地来到这次会议的华东组组长陈毅的住处,向他道出了自己一桩埋藏多年的心病:
那是1943年初,已被中共中央任命为华中局情报部长的潘汉年,在来不及请示中央的情况下,于南京被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胡均鹤挟持去见汪精卫的经过。
李、胡二人的目的无非是想向汪精卫表明,他们有办法、有能力拉拢中共方面,借以博得汪精卫的倚重。而汪精卫急于见潘汉年,也是为了向他的日本主子显示他在政治上的能量,以增强日本人对他的信心,同时他还针对周佛海与重庆方面搞热线联系,造成国共两党彼此间的磨擦和矛盾。
潘汉年在胡均鹤的陪同下驱车前往汪精卫的公馆,汪精卫对潘汉年说:“我认识你们的毛泽东先生。过去我是主张联共的,以后发生误会了。你们和蒋介石联合是没有什么搞头的。蒋是独裁的,我是要搞民主的。我要搞议会政治,成立联合政府,吸收各党派参加,也请共产党参加。”
潘汉年说:“共产党是不会来参加你的议会政治的。来的也是假的,但我可以把汪先生的话转给延安,我认为延安方面是不会退出重庆的参政会来南京参加你们的议会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