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N >> nuo >> 诺贝尔 >> 正文

 

不怕炸死的人:诺贝尔

优越性一定会给工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利益。

  诺贝尔抓住生产实际中提出的新问题,开始了新的创造性的工作。

  他的第一个方案,是在硝化甘油中加入木酒精[即甲醇(CH30H)],使其化学性能变得稳定,以免在运输中发生危险。使用前,将这种混合物倒入水中,木酒精可溶于水,而硝化甘油不溶于水,这样就又使硝化甘油分离出来。

  第二个方案,是试验使固体物质吸收硝化甘油。他试用木炭粉、木屑、水泥、砖灰等物,并做过多次爆破试验。最后他决定选用一种产于德国北部的多孔的硅藻土,因为它吸收力强,化学性能稳定。依照这种办法,诺贝尔制成两种固体炸药。他的一号猛炸药含硝化甘油70%、硅藻土25%;二号猛炸药含硝化甘油60%。试制成功后,他又亲自去各地表演。用事实来证明新炸药的爆破威力大和安全性能强,以解除人们的疑虑,挽回不良影响。1867年7月,他在英国的一个矿山,当着企业界的要人和当地群众,将10磅炸药放在木柴上点燃;与此同时,又从60英尺高的岩石上将另外10磅重的炸药丢下。在火烧与撞击下,新炸药都未发生爆炸,说明它安全可靠。然后又将炸药装入一个15英尺深的洞里,用雷管引爆,炸得碎石乱飞,证明它的威力强大。在场的人们这才解除了疑虑,对诺贝尔表示钦佩和信任。此后,诺贝尔进一步指出:发生意外,应归于无知和不谨慎,而不应责怪新炸药本身。
  诺贝尔确实是一个“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他深入险境,不畏艰难,终于达到奇伟瑰丽的科学顶峰。

  硅藻土猛炸药问世后,诺贝尔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研究更先进、更便宜的炸药。不久,坚实的胶质炸药和柔软的、可塑性极好的胶质炸药问世。这种胶质炸药爆炸力高,价钱又便宜,很快就在工程

  中被广泛采用。

  诺贝尔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他在各个科学领域,都以进取的姿态竭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往往同时从事几项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工作是间歇的,我将一件事放下,过一阵子又重新做起。我差不多常常这样。”事实也确是如此,他在研究无烟火药时,又同时在设计防潮湿的包装方法;研究比雷汞更稳定的引爆物时,又在试验改进胶质炸药的配方。

  诺贝尔还曾用不挥发溶剂溶解硝化纤维试制橡胶、树胶、漆皮的代用品。他虽未完成可以实际应用的人造橡胶,却为后人制造人造革开拓了新路。他指出了用硝化纤维制造人造丝的设想,进行过用电解方法制造金属钠的实验。他还有许多设想堪称为技术发展的预见。同时他的许多设想也变成了现实,仅在英国获得的专利就有120多项。

  淡名利千金用尽还复来

  诺贝尔通过自己艰苦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

  当诺贝尔的事业发展起来后,他并没有停止研究。有一次,一个朋友不解地问:“你已经成为世界上闻名的大事业家了,你还打算一辈子都关在实验室里吗?”

  诺贝尔回答说:“对于研究来说,是没有终点站的。”他的研究热情像火一样地燃烧着。

  诺贝尔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在金钱和名誉问题上,也是一位开明的有识之士。

  从诺贝尔给他友人的信中透露的数字,可见在短短的几年里,他为扶贫支出了一笔笔可观的资金1884。1886年的两年中,他支出200万法郎,1892年的前后几年中,每年为扶贫开支了40万英镑。不仅如此,当他母亲去世时,他还将分得的15,000英镑的遗产,以他母亲的名字设立了“安德丽塔基金”,全部赠给了瑞典的科学和福利机构。虽然他身为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富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是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需的教育经费,如果留给他们过多的财富,那是奖励懒惰,使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另外,从他哥哥要他写自传也可见一斑,哥哥对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简直太不像话了,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诺贝尔回答道。

  “那怎么行?”他哥哥劝道:“你写的自传并不仅仅是为你自己,也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光添彩的!”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旋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做自己该做的一点儿事而已,为什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后来他实在经不住哥哥的催促,只好戏谑地写道:

  “阿尔费里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当他呱呱落地时,本可断送于仁慈的医生之手;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终生未娶,脾气坏,消化力弱;仅有的愿望:不敬财神;生命的重要事迹:无。”

  立遗嘱诺贝尔奖产生

  诺贝尔的一生坎坷不平,也相当孤独,成为世界火药大王之后,寻求的仍然是人类的爱情与和平的生活。

  诺贝尔虽然是瑞典人,但从小迁居俄国,青年时代又到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学习,所以能自由地讲各国语言。正因为如此,他总是想造福人类和维护世界和平,并且一生都是独身,没有家眷,一门

  心思地埋头科学研究。

  诺贝尔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1898年12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而在意大利逝世,终年65岁。

  诺贝尔逝世后留下了一笔巨大的遗产。临终前他签署了一份著名的遗嘱,就是把他财产的大部分即30亿克朗作为基金,决定每年的12月10日向那些为和平与科学作出贡献的人颁发奖金(使用基金的利息,约20万美元)。诺贝尔还在遗嘱中强调:“不分国籍、肤色以及宗教信仰,必须要把奖金授予那些最合格的获奖者。”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奖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奖5项(1968年又增设经济学奖),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日)由瑞典科学院颁发。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诺贝尔奖金是诺贝尔留给人类的巨大礼物,世界将永远铭记着诺贝尔这一闪光的名字。

  诺贝尔是炸药之父,为了发明炸药,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他淡泊名利,把自己的一大笔遗产留给了后人,让后人踏着他的足迹勇攀科学的顶峰。他留给后人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诺贝尔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不怕炸死的人:诺贝尔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