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透露了近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贡献(即获奖理由):
2004年
奥地利女作家兼诗人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
获奖理由: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了音乐动感,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及其使人屈服的奇异 力量。代表作有:《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和《钢琴教师》。
2003年
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M. Coetzee)
获奖理由:小说“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代表作有:《声名狼藉》、《恭候野蛮人》和《国家 中心》等。
2002年
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Imre Kertész)
获奖理由: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而其自传体文学风格也具有独特性。代表作有:《无形的命运》。
2001年
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V.S. Naipaul)
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代表作有:1961年的成名作《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和1971年获得布克奖的《在自由的国度》。
2000年
法国华人作家高行健(Gao Xingjian)
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代表作有:被堪称为“无与伦比的罕见的文学杰作”的《灵山》和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的《绝对信号》。
1999年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
获奖理由:作品带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1959年发表的小说《铁皮鼓》被誉为德国社会的完美写照,也被评论界认为是战后欧洲的最佳小说。
1998年
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弋(JoséSaramago)
获奖理由:作品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使人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最能代表萨拉马戈创作风格的是1989年的《里斯本围困史》和1995年的《盲目》。
1997年
意大利作家达里奥·福(Dario Fo)
获奖理由:仿效中世纪的小丑讽刺当局,维护被压迫阶级的尊严。代表作有:《决不付帐》。
1996年
波兰作家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Wislawa Szymborska)
获奖理由:寓严肃于幽默当中,以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代表作有:《桥上的人们》和《写履历表》。
1995年
爱尔兰作家山姆斯·希尼(Seamus Heaney)
获奖理由:诗作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代表作有:《自然主义者之死》、《引向黑暗之门》、《外出度冬》和《北方》等。
1994年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
获奖理由:在更成熟地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充分运用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把现实与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代表作有:《小说的经验》、《日常生活的冒险》、《洪水淹没我的灵魂》、《广岛日记》和《作为同时代的人》。
1993年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