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在邓王府任典签时,被认为有司马相如之才。闻一多先生称他的诗“以市井的放纵改造宫廷的堕落”,起着划时代作用。
历来多才之士常有不幸。他除贫困潦倒外,还被疾病苦苦相缠。他患的是风疾。风为百病之长,游走无定,与湿结合则为风湿,与热结合则为风热,与寒结合则为风寒。其临床症状:头晕昏厥,四肢麻木颤抖,口眼喎斜。名医孙思邈其时住长安鄱阳公主旧宅。卢照邻执师资之礼求见。照邻问道:“名医愈疾,其道何也?”孙思邈说,天与人,人与天,都有其相似之处。天有四时,寒暑更迭,日月相推。和而为雨,怒而为风,散而为露,乱而为雾,凝而为霜雪。这是天地正常的规律,而一旦失去正常的运行,就产生水旱风霜之灾。我们之所以患病,其理亦在于此。卢照邻又问道:“此情景可以改变吗?”孙思邈说:“身有可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关键是要懂得其中的规律。养生之道,首要的是“忧畏”二字。这关系到生死存亡、吉凶祸福。人如无忧畏之心,则事业难成,灾祸必至;反之,则“水行蛟龙不能伤,陆行虎兕不能伤,五兵不能及,谗贼不能谤,毒螫不能加。”这不仅是治病之理,亦是处世之道,细细咀嚼,当于人生大有裨益。
遗憾的是,卢照邻对“忧畏”二字缺乏辨证的理解,一天到晚陷入忧愁恐惧之中。这对于病人恢复健康来说,十分不利。文士又偏爱联想。他见孙思邈庭前有棵病梨,“花实憔悴,似不任乎岁寒,枝叶零丁,才有意乎朝暮”(《病梨树赋》),觉得它像自己的有病之身。悲观消沉,病情加重。后来,他“足挛,一手又废”(《新唐书·本传》)。行路艰难,咫尺千里。在痛苦的折磨中,自料不久于人世,便在具茨山下,自备坟墓,偃卧其中。
卢照邻虽然找到良医,但过度的悲观,抵消药石的功效,既已失去求生的欲望,智者的金玉良言,自然起不到鼓舞的作用。我们既为他的不幸而深表同情,也为他与疾病作斗争缺乏信心和勇气而惋惜。
《健康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