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一天,我和妻子进城办事。一路上感慨北京的天空,那是真蓝啊。真的和梦一般。 我在北京生活三十多年了,刚到北京的时候,天也是这么的蓝,这么的纯净明亮。纯净明亮得像婴儿的眼神。但曾几何时,(想不起来从哪一年的哪一月哪一天开始)蓝天渐渐地少了,稀罕了,后来……真可以说是不见了。曾几何时,上千万北京人却“习惯”在没有蓝天,或者说得准确点,在缺少蓝天的天空下过起自己那平凡而又不平常的日子来了。 奥运让蓝天又回到了北京。这说明,北京,或者说,中国,是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好一些的,是可以把老百姓的生活折腾得更好一些的。现在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追问,如果没有奥运,北京的天空是否还会蓝起来,现在需要追问的是,北京的天空能否继续蓝下去。从理论上说,既然可以重新蓝起来,就应该能继续蓝下去。就看我们大家(特别是我们的政府)有没有那么个决心。我们一直在“自豪”地说,我们是社会主义体制,是可以举国一致地办大事的。我们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听话的百姓,也是最能顾全大局的百姓。 维持这个蓝天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在高度发展工业现代化的今天,它是鉴别你这个国家和社会体制的生存能力、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有没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前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继续实行分单双号行车,要不要继续实施那些严厉的环保措施。我觉得,这件事不能只考虑有车族的利益。更不能只考虑公务用车和少数环保工作做得不够好的企业的得失。天空是上帝赐给全民享用的资源。让多数人为少数人付代价,既不公平,也过于沉重。生命意识逐渐增强的现在和未来,这样的不公平现象总有一天会被人们提到“社会法庭”上审视。 让天空持续地蓝下去,这是个考验,也是块试金石,既考验执政能力,也考查执政动机。只有在没有奥运,没有什么外界舆论压力的情况下,我们也能把天空折腾蓝了,也一定要把天空给恢复蓝了,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至于措施,十全十美,人人舒坦的事情是不可能的。谁污染谁付代价——这个总原则,说破大天去,也是合理的。不能让大多数人为少数人付太沉重的代价——这个原则,也是放之四海皆说得通的。现在需要的是一句话:措施嘛,该出手时就出手,相信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就行了。 最后声明一下,我也是一个有车族。我表个态,不管做出什么决定,我一定高高兴兴执行,只要让北京的天空继续蓝下去就行!(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