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u >> 卢嘉锡 >> 正文

 

卢嘉锡的科教情缘

观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


  卢东启先生对于阿狮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在狮仔的作业中发现错误,狮仔是照例要被打手心的,对此卢嘉锡曾回忆道:“旧式教育中打手心的做法并不得当,挨打的滋味也不好受,但对颇有自尊的我来说,倒是一贴良药。正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我从小养成了办事认认真真的习惯。”可以说父亲的启蒙教育为卢嘉锡打下了很好的旧学功底,并且还练就了一手好字。


  1926年春,卢嘉锡进入了由父亲命名的“商密”小学,为此,在学费方面卢嘉锡曾受到不少优惠。这时,他已10岁出头了。入学之前他曾跟着哥哥雨亭学过些算术和英文,进学校时他又突击了一下,一下子就进入六年级。而且,在全市举行的国文会考中,他便初领风骚,名列第三。随后一年的小学生活飞快地结束了。


  不久育才学社的同学们便发现,在他们的群体中出现了一个热情诚恳与同学“若即若离”、“行踪不定”的小伙伴。很快好奇心招惹得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卢嘉锡。只见他“上蹿下跳”穿梭于一年级、二年级的课堂之间,有时一个上午就能上几个班的课。他的初中课程依然是跳跃式地进行,而且显得游刃有余。


  卢嘉锡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每天放学回家,他就捧着书本,有的时候一边扒饭,一边读书,虽说是中学课程,一部分可以靠聪明学得,而一部分学问则是来不得半点偷懒的。卢嘉锡在回顾中小学学习生活时说过:“跳班不一定好,有些常识,我因没有学到而时感匮乏。”他主张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循序渐进的好。卢嘉锡的中小学生活加起来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1928年,年仅13岁的卢嘉锡“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完成了他的人生最初阶段的三级跳,考进了厦门大学的预科理科组,迈入人生的新起跑线。


  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用毕生的积蓄所创办的。1930年,卢嘉锡在预科学习毕业后又升入本科。他十分庆幸自己能在他十分崇拜的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大学里读书,因而学习起来非常用心。在读本科期间,卢嘉锡的微积分课程和普通化学课程的成绩十分突出。正当他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位对于卢嘉锡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当时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的留美归国教授张资珙。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影响力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导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他非常巧妙的教学方法和别具一格的情趣与才华,让卢嘉锡钦佩之至。


  一次上课,张教授问大家:“化学家的分子式应该怎么写?”这下把同学们都给问倒了。过了10分钟,他在黑板上写下了“C3H3”。
 同学们一时不解地望着他,只见他继续在黑板上写道:


  ClearHead(清醒的头脑)


  CleverHand(灵巧的双手)


  CleanHabit(洁净的习惯)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张教授的“化学家分子式”是六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呀!教授接着说,C3H3表明的是一个化学家所应具备的品格。正在大家议论之际,卢嘉锡已把这一分子式记在了笔记本的扉页上了。


  临近学期末的一天,张教授亲切地拍着卢嘉锡的肩膀说:“把你的主系改为化学如何?”不想这简简单单的一句问话对于他的人生定位起了重大的作用。有趣的是,卢嘉锡后来也留学欧美,而回国之后也在厦门大学担任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师生两代人在才华与品质上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


  卢嘉锡天资聪颖在厦大也是出了名的,同时他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大学的课程对于他来说依然显得轻松,因此他在大学期间变得不太循规蹈矩。别人上课的时候,他“呼呼噜噜”地打瞌睡,可老师提问他时却能够对答如流,久而久之,老师看他打瞌睡也不去管他,因为老师知道,卢嘉锡已经懂了。为此他还荣获了一个绰号“困桶”。


  “困桶”的绰号似乎蕴涵着懒散之意,但如果论在读书上下的功夫,班里的同学很难与之相比,因为“天道酬勤”几个字始终铭刻在他的心里。因此本科四年,他一直是陈嘉庚奖学金的获得者。同时,只差一篇毕业论文,他就可拿到化学和数学两系的双学士学位了。


  大学毕业之前,卢嘉锡就在厦大担任化学系助教的工作,由于父亲的逝世,他不得不和大哥雨亭一起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此间他是“三管”齐下,既当助教,又当学生,同时又在为出国留学而拼搏。


  当时报考出国有两条路——自费和公费。卢嘉锡当然只能选择后者。“公费”就是把庚子赔款由“债权国”分别退还给我国来选派出国留学生。在当时数学系主任张希陆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参加了清华中美庚款公费考试,然而未遂人愿,失败了。两年后,他又报考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考试,这一次他的考试成绩不太差,但当时根据计划只录取一名,又落榜了。第二次失败对于卢嘉锡来说,别有一番滋味。短暂的懊丧之后,他开始重整旗鼓,带着几分苍凉,努力地克服情绪的困扰。1937年3月,在他第三次赴南京应试时。终以独占鳌头的成绩考取了第五届中英庚款的公费留学。此刻,他还不满22岁。


  远涉重洋,卢嘉锡在英国伦敦大学化学系做了两年研究生,并在伦敦大学注册申请学位。幸运的是他的指导教师是磁化学和放射化学的著名教授萨格登先生。当教授问及卢嘉锡的研究方向时,他断然选择了放射化学。为此,萨格登先生颇为赞赏。


  在萨格登教授的指导下,1939年卢嘉锡写出了题为《放射性卤素的化学浓集法》的博士论文,并发表于英国国际权威刊物《化学会志》上。在人造放射性领域,卢嘉锡是最早实际进行定量研究工作和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放射性高度浓缩物的化学家。


  取得最高学历并不是卢嘉锡的终极目标。在他看来,科学是无止境的,此刻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到一流的科学家身边工作和学习。不久,萨格登先生便把卢嘉锡推荐给了20世纪杰出的美国化学家鲍林教授。


  在加州理工学院,卢嘉锡被接纳为客座研究员。在跟随鲍林的同时,卢嘉锡发现这位导师有着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他就能大体想象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无形中,卢嘉锡在大学时期就形成的“毛估”思维,由此得到了催化。追随鲍林共同工作的时间总共加起来四年半。1944年,卢嘉锡应聘到隶属于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第十三局所属的马里兰研究室工作了一年。在燃烧和爆炸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获得了科学研究局OSRD颁发的“成就奖”。


  1945年,中国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卢嘉锡的归国之心终于无法按捺,满怀着科学救国的热望。于当年11月21日离开旧金山,12月上旬到了祖国上海,1946年元月由上海回到了厦门大学,实现了报效祖国的诺言。
  两校相争,卢嘉锡从此开始了教学生涯。组织疏散,王亚南有了新的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卢嘉锡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卢嘉锡的科教情缘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