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大战前,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时人评价:徐州乃南京之大门,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今派一猪守门,眼看大门是守不住了。
刘峙,字经扶,别号天岳,小名蠢子,二级陆军上将,蒋家王朝的"五虎上将"之一。他是蒋介石忠实可靠的心腹将领,与顾祝同配对,成为蒋介石的"哼哈二将"。
(一)
1892 年6 月,刘峙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的一户农民家庭。
他父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在他不满周岁之时,因稻田放水,与邻村的恶霸地主发生争执,被打死于一条小河的桥下。其母胡氏无依无靠,只好携子到吉安城里的一家爆竹店帮工,后被老板看中,结为夫妻。不久,店老板暴病死亡。为了生存,胡氏又改嫁吉安县城的一个卸任统带。刘峙幼年丧父,随母四处漂泊,寄人篱下,过着"拖油瓶"的日子,养成了胆小、谨慎、畏缩和善于忍耐的性格。
刘峙7 岁时,开始进私塾读书,深受塾师刘部荃的喜爱。1905 年冬,他随刘部荃的朋友黄某赴日留学。到达东京后,正值中国留学生抗议日本政府的罢课运动,他只好离日回国,虽然没有完成留学梦,但却大大开阔了眼界。
1907 年,为生活所迫,他决定投笔从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因是外乡人,在小学中,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刘峙有一套处世哲学,忍耐为上。他认为,为人浑厚容物,自有好处。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种浑容气度,为了自勉,取其宅号为"浑容轩"。
1911 年,刘峙陆小毕业,又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不久,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他加入了学生军,守卫武昌。后来,他又离开队伍返刘峙回吉安,考入宪兵,到南昌服务。
1912 年7 月,全国各军事学校恢复上课后,刘峙即北上进入北平附近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在校期间,他和一部分同学秘密组织了辅仁社,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翌年,7 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发表讨袁通电。刘峙借故请假南下,参加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不久,江西被北洋军阀占领,他只好重返学校。
1914 年6 月,刘峙在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府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七旅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同年12 月,他考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与他同期入学的有熊式辉、陈继承等人。在保定军官学校期间,刘峙除了认真学习所开的课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政治书刊,并将步兵操典背得烂熟。
1916 年5 月,刘峙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冀东开平巡防营。后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他又离开巡防营,南下到广东参加了护国军。
初到广东,刘峙在岑春煊的两广护国军司令部任上尉参谋,后到滇军第四师第七旅步兵三十八团任六连连长,参加了南路讨伐龙济光的战斗,旋被调到援赣第四军第一梯团第四支队任队副兼第一营营长。1920 年,援赣军因与桂系陆荣廷的部队发生矛盾,被迫移驻福建,改称赣军。
1921 年初,刘峙被陈炯明调到粤军总司令部当少校副官,并加入国民党,6 月,调往粤军第二军任中校副官,不久,又被调到粤军第七旅第十三团任中校团副,参加了反击桂系进攻广东的战斗。
1922 年春,孙中山在桂林誓师北伐。刘峙被任命为大本营游击第一支队队长。该支队作为北伐军的先头部队,进入江西与北洋军作战。刘峙部虽仅有一百余支枪,但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连战皆捷,一直攻到吉安附近。
同年11 月,刘峙返回广东,被安排在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任中校参谋兼卫队队长。讨伐陈炯明的战役结束后,许崇智军中非广东籍的军官多遭排斥,刘峙也被改任为军事参议。
1924 年夏,刘峙由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介绍,到军校担任战术教官,旋又调校本部参谋处当科长。是年底,黄埔军校成立了教导团,何应钦任第一团团长,刘峙任该团第二营营长。从此,刘峙与团长何刘峙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二期。
应钦及营长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结成一团。
1925 年2 月,刘峙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因在淡水、棉湖激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故在是年8 月接替何应钦升为第一团上校团长。10 月,他又率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
1926 年2 月,教导团扩编为第二师,刘峙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参谋长,旋任师长,下辖蒋鼎文、陈继承等团,驻防广州。3 月20 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刘峙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当蒋介石召集卫戍部队讲话后,刘峙紧跟着宣读了要逮捕的共产党人名单,随即率部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党代表及共产党员。当晚,包惠僧对刘峙提出质问时,他回答说:"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