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亚楼 >> 正文

 

[组图]辽沈战役:刘亚楼出“鬼点子”上演瞒天过海

辽沈战役:<a刘亚楼出“鬼点子”上演瞒天过海 src="/Article/UploadFiles/200810/20081025211814610.jpg" border=1 name=MM>

1948年9月12日,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图为东北野战军首长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在作战前线。

辽沈战役:刘亚楼出“鬼点子”上演瞒天过海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伏冰卧雪作战

辽沈战役是一场“关门打狗”的空前规模的大歼灭战,这样大的战役行动,完全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被敌人发觉,当然难以企及。

但刘亚楼认为,战役初期,对全战役有一定影响和最容易引起敌人警觉的几个行动,争取出敌不意,使其措手不及,则是可以做到的。

林彪对此设想颇有兴趣,认真倾听“鬼点子”。


刘亚楼条分缕析地指出:我军前段由于对长春采取了积极行动,并公开扬言“练好兵,打长春”,客观上起了示形于敌的作用,使敌认为我将首先攻打长春的可能性最大。这样我军南下北宁线,保持一定程度的秘密,以取得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应是有可能的。


罗荣桓的担忧是: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秘密,势必影响部队兵力部署的调动,如果慢了,敌人发觉了,就可能跑掉,或者想法靠拢。


这种担忧不是多余的。当时,锦州的屏障义县,有敌暂二十师驻防,属锦州九十三军建制,可能增援,也可能撤回锦州;锦西距锦州仅30公里,且敌兵力较多,如向锦州收缩,则对东野攻锦不利;另外,东野攻打锦州,华北傅作义以及沈阳、长春之敌会不会增援?增援可能有多大兵力?

所有这些,作为参谋长的刘亚楼都考虑过了,才有把握提出:一方面,在组织部队南下时保持一定程度的秘密;另一方面,从具体敌情出发,快速调整部队。


他的高招是:


首先展开大规模的战役佯动,摆出攻打长春、沈阳的态势,迷惑敌人,隐蔽东野主力南下作战的行动企图。具体做法是:临时抽调几个独立师,白天编成大部队,由四平附近向长春的方向开进,并开放各级电台,收发电报,下达作战任务,夜间则乘火车返回原地。连续数日,在长春、沈阳间浩浩荡荡地大调动,作出要攻打长春、沈阳的假象,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致长春、沈阳守敌不致轻举妄动,而我主力则声东击西,金蝉脱壳,沿四平、郑家屯、阜新西线暗度陈仓,迅速南下锦州;


其次,隐蔽下达部队的行动命令。所有行动命令,由司令部派参谋人员到有关部队口头传达、秘密组织实施;攻锦部队路过的村庄,要严格控制,不准村民离村,以防走漏消息;


再次,无线电台全面佯动。师以上的无线电台,在部队开始行动后一周内,仍留原驻地,照常和野司电台保持联络。在部队开进过程中,除原在锦沈附近活动的部队外,一段时间内实行静默,暂不和野司联络;


第四,为迷惑敌机白天的空中侦察,部队夜行晓宿,一旦遇有空情,立即原地向后转,以示北进,兵不厌诈。

站在作战地图前,刘亚楼最后说:为了实现快速机动,北线部队南下采取火车运输的方式,粮运输亦主要靠铁路。


当时,东野已控制了郑家屯、彰武、西阜新等铁路干线,依靠铁路输送当然既迅速安全,又严格保密。但首次组织这种输送,部队、铁路双方都缺乏经验,组织准备工作能不能做好又是一个问题。而且,是年这一带雨水之大,为30年所未有,铁路、公路、桥梁冲毁甚多,8月11日“林罗刘”在致中央的电报称,“原估计八月十五日左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亚楼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辽沈战役:刘亚楼出“鬼点子”上演瞒天过海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