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并未就 此了结,红卫兵们仍然到处张贴大字报。陈列馆只好关闭除《收租院》 和“水牢”以外的全部展室。1974年,澳大利亚一艺术参观团看了展 览后认为太不真实,提了不少尖锐的意见,国内亦有参观者提出了一 些看法,于是部分塑像被关闭。 “文革”结束后,曾经轰轰烈烈的庄园日渐冷清,全馆工作人员 由鼎盛时期的200多人,走得只剩50余人。 就在庄园门可罗雀的时候,影视界介入进来。第一个踏进庄园的 是《革命军中马前卒》剧组,随后纷至沓来的有《海灯法师》、《家 春秋》、《死水微澜》、《秋潮》、《秦淮世家》、《哈儿军长》等 剧组。庄园里常有穿长袍马褂的“土匪”、着旗袍的“小姐”进进出 出。庄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影视庄园”。
向民俗文化发展
1985年底,陈列馆请来了20多位文史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庄园 进行了仔细“诊断”。专家们的目光掠过《收租院》、掠过“水牢”、 “地牢”、“行刑室”,饶有兴味地落在了雕梁画栋的庭院里,落在 了2742件珍贵文物上……经过两天的激烈争论,专家们作出了这样的 结论:“这座庄园保存得完好和完整程度是全国少有的。它是中国近 代史上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的一个缩影,是近代地主 阶级在四川生活的形式和风貌的典型反映,是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因此,无论在文物、科研和教育上都有重要价值。”专家们郑重 呼吁有关部门“作为历史性的文博单位,治史要严,切忌虚构假设”。 1987年,陈列馆正式向上级递交了关于要求去掉“水牢”和“行 刑室”的报告。“水牢”里的水被抽干了,铁囚笼也搬走了,换上了 “鸦片烟库”的牌子;“行刑室”里的刑具撤掉了,换上了“年货室” 的牌子。几经周折,陈列馆终于恢复了庄园的原貌。 1988年,陈列馆在刘文彩新公馆创办了川西民俗博物馆。民俗馆 辟有婚俗厅、民间工艺厅、生产生活厅和刘湘陈列室,展品计有1900 余件。其中,巨幅工笔画《川西风情》以精细的笔法,细致而生动的 描绘,详尽地展示出川西的风土人情和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被人们 誉为“近代川西《清明上河图》”。 1993年,陈列馆又利用刘文彩的四哥刘文臣公馆设立了庄园文物 珍品馆。珍品馆有文物展厅、书画厅、照片室、椅子室。展出的紫檀 木镶大理石并嵌有珠宝、螺钿的桌椅,其豪华程度可与皇宫内的御用 品相媲美。珠宝室珍藏一座雕刻精致的13层象牙塔和一座玲珑剔透的 9层象牙球,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据说,象牙塔、象牙球是孙中山先 生20世纪20年代送给老同盟会员、原川军总司令刘禹九将军的。书画 厅有10副弥足珍贵的楹联,撰书人物有清东阁大学士刘墉、清内阁学 士翁方纲、清末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左宗棠、“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 书画大师张大千等。内院的香案上方,挂着一块弥足珍贵的金色神位 牌,系国家三级文物。神位牌正面横写9排各种字体的“寿”字,用 笔十分讲究,颜色搭配极其自然和谐。每排11字,共99个“寿”字。 “9”为自然数中最大数。两边挂对联“香烟篆就平安字;烛焰开成 福寿花”,下联藏“寿”字一个,加上那99个寿字,正好构成一幅“ 百寿图”。
更名“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地主庄园陈列馆成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并更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博物馆分民俗馆、 珍品馆(展示庄园内鲜为人知的稀世珍宝)和老公馆(陈列刘文彩家 人的生活现场)三部分。 其中老公馆最大,也最有看头。穿过一道道迂回曲折的门廊、过 道,可以看到收租院、雇工院、内花园、后花园、小姐楼、龙泉井、 风水墩、佛堂、鸦片烟库、棺材室、瓷器室、海味室、年货室、女客 室、绣花室、书房、西式客厅、中式客厅、小姐住房、刘文彩住房( 刘文彩睡的金龙抱柱贴金大花床占地9平方米)、二姨太杨仲华住房、 三姨太凌君如住房、五姨太王玉清(今年92岁,现住安仁镇)住房等, 均按当时的样子摆设着当时的家具,因为是木地板、木墙、木屋顶的 缘故,所有的房间都给人以舒适之感。 刘文彩荒淫无度,其一生除了正娶的5个妻子外,还与数不清的 女人有染。刘文彩公馆内花园楹联就是佐证:“行乐须及时,奇花异 草春长在;赏心多趣事,妙舞清歌夜未央。”横批“快乐逍遥”。内 花园里的逍遥宫,是当年刘文彩和一些女人、小姐“逍遥”的地方。 馆内收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