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长卿 >> 正文

 

论刘长卿诗歌创作中的“夕阳”情结

刘长卿诗歌创作中的“夕阳”情结
李   军
 
发生于玄宗天宝十四载的“安史之乱”,标志了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巨变。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也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国力最为强盛之国,尤其是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玄宗时期的“开元之治”,成为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和美谈。“安史之乱”这场历史浩劫使得唐王朝就像黄昏之夕阳、西沉之落日,光焰顿时黯淡下来,从此辉煌不再而一蹶不振。这就使得生长于开元太平时期,又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许多诗人,因时代盛衰的巨大变化与历史反差,在其心灵上投下浓重的历史阴影,形成其一种强烈的人生失落感,当年积极进取、献身报国的慷慨昂扬的时代精神、抱负、志向、理想渐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特别是由于对唐王朝中兴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由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转向了个人自身,欲在纷乱的社会现实中寻求一片宁静的避难所,或归向佛道禅寺,或走向山林田园,以求一种心境上的超越和心理上的平衡,由此而表现出一种少有的对社会、民生的冷漠、散淡和无奈。这表现在诗歌上,盛唐时那种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慷慨气势、乐观情绪以及由此而构成的盛唐诗歌的雄浑气象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多是对社会现实失望、无奈的叹息与咏唱,流露出一种惆怅衰飒的心绪和冷落寂寞的诗歌情感基调。无疑,刘长卿的诗歌在这方面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性。
刘长卿,中唐大历诗风的代表诗人,如《唐诗归》将其列于中唐第一人,诗人也自诩为“五言长城”,在肃宗、代宗时就已诗名颇著,成为唐代诗风由盛唐向中唐、晚唐过渡和转变的承先启后式的重要人物。刘长卿是盛唐时期的过来人,其诗自然带有盛唐诗的一些特点,如其边塞诗的慷慨悲怆诗风和高岑边塞诗的悲壮慷慨诗风即有某些相似之处,带有盛唐诗的风神遗韵,但因为他的创作主要是在肃宗、代宗两朝,故又成为大历诗人的前贤与领袖人物,在诗风上有所发展和变化,如其边塞诗《从军六首》(其六)“胡马嘶一声,汉兵双泪落”,显然已悲多于壮,其刺酸入骨之语,分明透露出中唐渗淡的时代气氛。显然,这既与社会现实特别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有关,也与诗人自身迭遭贬谪的坎坷经历有关,而且与唐代诗歌自身的发展和文学风气的变化而密切相联。
检读其诗,触目皆是“夕阳”、“落日”、“白发”、“白首”等令人倍感凄伤与消沉的惨淡意象,读之令人深感压抑与惆怅。据笔者统计,在其共518首诗作中,仅“夕阳”就出现33次,“落日”出现36次,“日暮”出现11次,“日夕”出现21次,另有“夕照”、“斜照”、“落晖”各4次,“残阳”1次,至于单用“暮”字就高达89次,而与此相关相近的词语更是俯拾即是、不胜枚举。无独有偶,其诗中还有一组与此相对应的“白发”、“白首”的组合意象,如“白发”出现17次,“白首”出现23次,“白头”出现3次,“华发”出现6次,另有“鹤发”等相近、相类的意象若干。除此之外,诗中还有一组能将“夕阳”意象和“白发”意象联系起来的则是“白日”意象了,在其诗中共出现14次之多。另诗人特别喜爱用“白”字,仅“白云”就达51例,而“白月”、“白鸥”等用“白”的高达56例。我们不禁要问,“夕阳”作为自然意象,“白发”作为人生意象,这种“天人合一”的诗歌意象,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其又有什么深刻的内在涵义?诗人又为什么特别喜爱用“夕阳”、“白发”这一意象,形成其特有的“夕阳”“白发”情结。本文试就其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夕阳”、“白发”在表现形式上或者说字面意义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其实质内涵上却有着惊人的相同和一致之处,那就是指事物的发展已快到结束之时、末尾阶段,也表示人到老年时的衰朽不堪。因此,说自然界的“夕阳”就如同说人生之“白发”,说人生之“白发”也就如同说自然界之“夕阳”,二者正是在这意义上达到了兼容与统一。“夕阳”和“白发”形成了一种在内涵上的包容与渗透关系,只是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和侧重于表达哪一方面内容的需要,而在语言形式上作不同的选择和安排而已。另一方面,“夕阳”多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象征性意象,而“白发”多属描述型意象,前者较后者内涵为丰富。因“白发”意义较为显明,即多表现人的衰老,用法也较为单一,故本文下面的讨论主要以“夕阳”为主。
纵观刘长卿的诗作,其“夕阳”意象的象征、隐喻意义大致有这样的几种类型和艺术表现。
首先“夕阳”、“落日”是国运衰微的象征。正是以安史之乱为标志,唐帝国由颠峰开始走下坡路的严峻社会现实,从而才构成诗人潜意识中的“夕阳”、“落日”情结,故而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夕阳”、“落日”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衰颓国势的忧虑,对不能中兴唐室的无奈,构成其诗歌的萧条、荒凉、冷落、凄清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冷寂、忧愁、惆怅和惘然的诗歌低沉情调。《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元气连洞庭,夕阳落波上。”“夕阳”虽是写实,但却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心境、一种情结,夕阳之落,正是亲身经历安史之乱诗人的一种真实的感受与体验,表现出他对清明盛世的忆念以及对其衰微的怅惘与无奈。《岳阳馆中望洞庭湖》“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此诗不仅没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种磅礴的气势和巨大的声威,也没有孟那种积极进取的昂扬时代精神。即使和同写悲慨的杜甫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长卿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论刘长卿诗歌创作中的“夕阳”情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送上人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与严士元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移使鄂州次岘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七里滩重送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将赴岭外留题
    送灵澈上人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余干旅舍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诗文赏析】饯别王十一南游
    登余干古县城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诗文赏析】弹琴
    【诗文赏析】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
    刘长卿:枉做了两次贪污犯
    刘长卿《听弹琴》
    刘长卿诗鉴赏 过贾谊宅
    刘长卿《余干旅舍》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新年作
    送灵澈
    弹琴
    刘长卿
    送严士元
    刘长卿的古诗《弹琴》的解释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诗文赏析】送灵澈上人
    【诗文赏析】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诗文赏析】新年作
    【诗文赏析】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诗文赏析】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
    刘长卿被贬高州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
    刘长卿《送严士元》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
    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听弹琴》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秋云岭】
    【诗文赏析】送上人
    古典诗词鉴赏 弹琴
    【诗文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听弹琴
    酬李穆见寄
    新年作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刘长卿《余干旅舍》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