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计委不要看李聚奎老实,就欺负老实人。我个人事小,石油上不去,拖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后腿,事情就大了。”李富春和蔼地说:“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但有一条,实事求是,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那个特殊的年月,“跃进”是共和国国情当时所需,有时也难免产生脱离实际的事情。
不久,经委开会研究石油工业部1958年的生产指标时,薄一波征询李聚奎的意见:“1958年能不能搞到180万吨?”李聚奎问他能不能在抚顺增加300万吨油母页岩。薄一波说:“页岩的生产和分配计划已经饱和了,给你们的页岩肯定是增加不了。”李聚奎直率地说:“今年国家给我们的投资,大体仅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上,明年还要减少到4亿元。人造油的资源不能增加,新的油田又没发现,明年的计划能维持今年150万吨的水平还要作很大努力,增加到180万吨是不可能的。”现在看来,李聚奎这席话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影响是很大的。
散会后,一个与李聚奎平时关系很好的部长拍着他的肩膀说:“李大哥,大家都在跃进,他说180万吨,你就说200万吨嘛;他说200万吨,你就说220万吨,鼓足干劲嘛。”李聚奎说:“说了大话,到年底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会挫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向上也不好交账,影响国家计划和全面安排。”这位好心人半真半假地说:“这还不好办,到年底一算账,就写个报告说由于这个原因那个原因,没有完成任务,不就完了。”
“这个办法不行,办不到的事我不能乱讲。”这就是李聚奎的脾气。
没过多少日子,在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对李聚奎讲:“聚奎同志,你那个部1958年的计划指标是不是少了一点?加点劲,多搞一些吧。”这一次,李聚奎没“顶牛”,但他选择了沉默,不切实际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开幕前的一个晚上,李聚奎接到薄一波的电话:“中央有个考虑,想调你回军队工作,到总后去当政委,让余秋里同志到石油工业部工作,你们俩对调一下。你有什么意见?”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薄一波没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动,但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使他未加考虑就答复说:“我没意见。在个人的工作安排上,我从来都是听组织的。”“如果没意见,明天开会总理就宣布,有意见你就给我说。”“的确没意见,有意见我会找你说的。”
对此,李聚奎的确没有什么意见。这么多年,只要组织上决定,他从来都是服从的。
众所周知,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绝大多数都是在1955年被授衔的,而1955年授衔的将军中,并没有李聚奎的名字。
李聚奎1958年从石油工业部回到部队,他遇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军衔问题。关于给李聚奎授何衔,这对当时的总干部部而言,的确是一个难题。
在10位大将中,谭政是李聚奎当红一师师长时的政治部主任、政委。其次是陈赓。陈赓授衔时还有一段插曲与李聚奎有关。当时,授大将的人要求最低是红军时期的师长。陈赓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白区工作,在军队任职时间短,档案中一时没有找到他任主力师师长的经历。但陈赓同李聚奎关系很好并爱开玩笑,授衔前,他遇到李聚奎,便说:“老乡啊!别人都说你是老实人,过几天我给徐立清说,我当过师长,我是接替你的。你就这么说。”李聚奎笑而不答。过了几天,徐立清找到李聚奎,问起此事,李聚奎没二话:“陈赓是接替我的师长。”后来,陈赓被授予大将衔。授衔时,毛泽东见到了陈赓。这对常爱逗乐的老朋友一见面,毛泽东就说:“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吧,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军!”陈赓却不“买”毛泽东的账,他笑嘻嘻地说:“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尽管这是个玩笑,但却反映了李聚奎的厚道。李聚奎曾讲:“陈赓是老黄埔了,救过蒋介石的命,是毛主席的爱将。当年陈谢兵团是立了大功的,他不授大将谁授大将?”
如今,部下和接替他工作的人都授了大将,他能授什么衔呢?总干部部的人比较了一下,李聚奎授上将是低了一点,但大将就授10人。正准备做李聚奎工作时,李聚奎传来话:
“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
问题迎刃而解。
1958年,毛泽东看了授李聚奎上将的报告点头称好。
从此,共和国将军中,又增添了一名上将。
当李聚奎得知动用公款之事,他一股怒火腾然而起!/林彪大为不悦:“听谁的?他李聚奎听谁的?”
李聚奎任总后勤部政委之职,并在此职服务达8年之久。短暂而漫长的8年,他曾先后与黄克诚、洪学智及邱会作等人共事。像在所有岗位上一样,他依旧是那样兢兢业业地在那座北京西郊军事统帅机构尽其职责。
他提出勤俭办后勤的思路,结合国家的财力、物力开展军事后勤工作;
他从未来战争出发,参与领导和组建全军后勤基地建设;
他竭力在全军后勤战线培养一支思想过硬、品质优秀的领导干部队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的后勤战线上的官兵,都十分熟悉这位脚穿布鞋,素衣俭行的上将。
在共和国的边防、海防、国境线上,在高原、沙漠和雪原,都留下了他创办军事后勤的坚实脚印。
或许正是由于他同彭德怀、黄克诚属于同类型人的原因,当“彭德怀军事俱乐部”被提出不久,李聚奎的名字便在新任国防部部长林彪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李聚奎的确是“彭黄路线”上的人。他对彭、黄不仅从心里敬重,更多出于他的品行也像彭、黄那样实实在在。
按理讲,李聚奎在林彪的麾下时间并不短,先任红一师师长,后来又在第四野战军3年。他在有生之年也评价过林彪:人聪明、能打仗。作为怀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