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聚奎 >> 正文

 

“将圣”李聚奎

东西。”

  很多人后来听了这话,感到这才是李聚奎,这才是李大将军;而能在几十年后说这话的,这才是老红军!真正的老将军!堪称“将圣”!

  毛泽东赞扬道:“汽车的损失由开始时的百分之四十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这是个奇迹!”/“在朝鲜的美军司令官们经常说,他们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会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共军的后勤部部长。”

  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的李聚奎,从东北长白山山下,一直随部队征战到海南岛。正当他将随着胜利拂去征尘之时,一个新的任务正等着他。

  1950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按照军事常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何况这是我军第一次跨国作战,军需给养问题,自然成为首要问题。为此,毛泽东作出了“急如星火”的指示:要迅速成立朝鲜战争的后方保障供给基地,确定一位能担负此职的“粮官”。

  选拔担任此要职人员的任务给了聂荣臻。聂从全军的后勤领导干部中,选中了李聚奎,因为他熟悉李聚奎。第一次反“围剿”时,李聚奎曾带1个师歼敌数千人,活捉了敌师长李明。为此,聂曾将他抱起来高呼过“红军万岁”。李不仅打仗勇敢,完成重任坚决,更可贵的是他领导并参与了保障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及战略追击的大兵团、正规化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此次,非他莫属了。聂荣臻将李聚奎的名字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大笔一挥,一道抗美援朝战争的命令发出了!


 1950年7月26日,东北军区后勤部成立,以此统一东北部队及边防军的后勤工作。李聚奎担任后勤部部长,不久,又兼任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一政委。

  志愿军的后勤工作是我军后勤工作的转折点。我军补给方式由过去分散的就地取给和取之于敌为主,转变为依靠大后方集中供应。传统的“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志愿军的后勤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

  在开始运送物资的几天之后,李聚奎见到了彭德怀。一见面,彭德怀就要李汇报情况:

  “志愿军过江作战,要是没有弹药,没有饭吃,我可要找你算账!怎么办?能不能保证?”说着,彭德怀紧紧盯着李聚奎。

  “一定保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知道能保证到什么程度。”

  彭德怀一听就火了,用手指着李聚奎并提高了嗓门:“仗还没打,你怎么就保证不了啦?”

  作为彭德怀的老部下,李聚奎很了解司令员的脾气,同他吵白搭,有问题不反映也是要挨批评的。李聚奎心里有苦处。此次非同一般,由于我军没有掌握制空权,物资刚开始往前送,3天就损失了400辆汽车。李聚奎实打实地倒了出来。

  彭德怀思考了一会儿,说:“困难会不少,但要用一切办法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向上反映,我也想办法。可是有一点,作战物资是一定要保证的!”

  李聚奎何尝不明白彭德怀此刻的心情。回到后勤部机关,李聚奎传达了彭德怀的指示,带领大家想办法。

  李聚奎还真有办法,敌人在“天上挂灯,路上撒钉,地下炸坑”,他却要建设一条钢铁运输线。

  战争初期,志愿军前方和后方都没有空军掩护。敌人空军重点袭击我后方。由于敌人对我运输线的不间断轰炸,我军补充的物资只有百分之六七十能到达前线。1951年3月,东北军区后勤部在一、三分部原来设置信号站的基础上,于运输干线上设防空哨兵,专门监视敌机活动。防空哨一建立,运输效率便大大提高,车辆损失明显减少。李聚奎在总结群众的这个创举后,建议在交通干线上广泛建立防空哨。这个建议很快就被志愿军领导采纳,调了9个团共2万人的兵力,在2800多公里的交通干线上,设置了1568个哨所,形成了一支防空专业大军。

  普遍建立防空哨所,点线结合,我军汽车的损失率迅速下降,扭转了后方运输的被动局面。在我军控制区,灯光能在3分钟内全部熄灭。毛泽东曾赞扬道:“在汽车路两旁有那么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汽车的损失由开始时的百分之四十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这是个奇迹!”

  防空哨的建立,粉碎了敌人迅速结束朝鲜战争的美梦。敌人为了弄清我军后勤系统生存的奥秘,派飞机照相侦察,派特务潜入我后方侦察。他们想弄明白,为什么白天铁路看上去是断的,可夜里火车跑得呼呼叫;公路白天看上去也是断的,可夜里汽车照常通行。我们的运输线真正成了一条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美国远东空军的指挥官们无不钦佩这是“惊人的工程才干”。

  由于敌机轰炸,前方晚上不能生火做饭,天寒地冻,战士们最起码的生活都不能保障。什么样的食品既便于保存携带,又随时能食用呢?有人提议做饼干,但因饼干体积大、不便携带被否定了。李聚奎猛然想起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自己只身乞讨千里寻找红军的途中,曾吃过老百姓的一种炒面,这正符合志愿军目前作战的需要。于是,他立即让后勤部的同志加工了一些样品送到前方,结果大受欢迎。李聚奎赶紧在1950年11月23日电告总后勤部,要求从第二次战役开始,每月为志愿军准备粮食总量三分之一的炒面。这件事被周恩来知道后,立即指示政务院向东北、华北、东南各省市布置任务,自己也同机关的同志动手炒炒面。于是,后方“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炒炒面”,前方“一把炒面一把雪,夺取战斗新胜利”、“打过三八线,凉水拌炒面”。仅仅20多天,第一批200多万公斤炒面就送到了前线。后来,香喷喷的炒面更是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战士们的手中。志愿军副司令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聚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将圣”李聚奎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