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二一年前后的李达
|
湖南郴州高等师范学校 廖义军
1921年前后的李达在动荡的历史中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他曾经担任党中央第一届宣传主任,为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积极工作。 李达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建党前后李达同志的思想实践活动,对于进一步了解我党早期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李达,号鹤鸣,1890年出生于湖南零陵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还在京师优级师范(北师大前身)读书时就受徐特立断指血书爱国行为的影响,积极参加学校的反帝爱国活动,成为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1913年他怀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理想,东渡日本学 习自然科学。这期间,他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凌辱下的痛苦。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留日学生闻讯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日救亡”运动。然而,他们的爱国行动遭到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破坏和镇压。积极投身运动的李达看到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科学救国”的愿望破灭,心急如焚。如何才能拯救多灾多难的中国?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正当他在黑暗中苦闷之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使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他从日本一些进步的书刊上读到了不少关于苏俄的情况报道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在这一信念的支持下,他更积极地投身中国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中去,并逐步成为领导者。 1918年5月,他率领留日学生救国团回国向段琪瑞政府示威请愿。这次请愿的原因是这年4月份,段琪瑞与日本秘密签订了“中日共同防敌协定”。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反苏协定。留学学生最先得知此消息,群情激愤,他们于5月7日“国耻日”在东京集会,抗议示威,遭到日本军警的镇压,许多学生被捕。这一暴行更加激起了留日学生的反抗,他们集体罢课,组成中国留日学生救国团回国请愿,以唤醒国人救亡图存。经过奔走呼吁,发动了北平8个学校的学生与归国的留日学生一起于5月21日向段琪瑞政府示威请愿。由于宣传发动不够,组织不力,请愿失败。尽管如此,这次运动为次年的“五四”运动作了准备。请愿运动的失败,促使李达逐渐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正如他后来回忆中所说:“这次挫折,使我们深切地觉悟到:要想救国,单靠游行请愿是没有用的;……只有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而要走这条道路,就要加紧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俄国人的革命经验。”运动失败后,他毅然再次赴日,弃理学文,钻研马克思主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攻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国家与革命》等经典名著,还大量地阅读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书刊,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五四”运动爆发时,李达还在日本,他虽未能直接参加,但他密切注意国内时局。为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积极撰文向国内投稿,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声援国内斗争。从6月18日到7月3日就连续发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陈独秀与新思想》、《战前欧洲的社会党运动的情况》等 12篇文章。这些文章为“五四”运动后的革命洪流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一文中,李达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他说,“社会主义,是反对个人竞争主义主张万人协同主义。社会主义,是反对资本万能主义主张劳动万能主义。社会主义,是反对个人独占主义主张社会公有主义。社会主义是打破经济的束缚,恢复群众的自由”。文章还划分了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界线。这在当时各种假社会主义思想鱼目混珠,尤其是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颇有市场的情况下,李达的文章无疑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此之后一年内,他又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说》、《社会问题总览》,并寄回国内发表。这三本译著大体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当时国内还缺乏马克思主义著作,这三本译著的发表对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了实践马克思主义拯救中国的理想,李达于1920年夏回国。回国后,他立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1920年8月,他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后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继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之后,各地共产主义者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究竟如何建党,怎样使各地组织连成一体,形成全国性的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当时要首先解决的迫切问题。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仿效列宁的做法,即创办全国性的秘密政治报刊,于1920年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由李达担任主编。《共产党》月刊主要是向各地共产党小组和革命者宣传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建党学说,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就和经验,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消息,探讨中国革命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扫除建党的思想障碍,为建立全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作思想、组织准备。 为办好刊物,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一人担负从写稿到发行的全部工作。 在此期间,除了躲避反动当局的围捕,在思想上还要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围攻。当时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反革命的敌人,他们打着假“社会主义”的旗号,攻击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企图阻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要代表是以梁启超、张东荪为首的研究系;另一方面,是一些赞同革命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虽赞同革命,但反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反对在中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李达在《社会革命底商榷》、《张东荪现原形》、《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无政府主义之解剖》等文章中对之进行了坚决的批判。这些揭批,给予假“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以粉碎性的打击,为建党扫除了思想障碍,奠定了建党的思想基础。 为使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免受国际修正主义的影响,就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界限。在这方面李达作出了很大努力。他发表了《第三国际党(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马克思还原》、《马克思派社会主义》等文章,系统地揭露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在理论上、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他通过介绍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党的主旨,明确指出我们建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就是实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即革命的社会主义,由公然的群众运动,进行革命,至于实现的手段,就是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党成立不久,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代表着极“左”思潮的“第四国际”,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反对列宁主义。李达在“第四国际”成立不到半年就写了《评第四国际》这篇文章,批判了“第四国际”的错误理论和政策,进一步阐明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论证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他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柱石,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无产阶级的一切作战计划,全靠无产阶级的参谋部———共产党筹划出来,方可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后,就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李达虽不是直接负责工人运动,但他十分关心这方面的工作,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觉悟。1920年10月,第一个党领导的工会———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为配合这项工作,李达发表了《劳动者与社会主义》一文。他用通俗讲演的形式,鼓励工人组织团体与资本家斗争。1920年12月,他还发表了《劳工神圣颂》,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伟大、阐明剥夺剥夺者的合理性。 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 1920年11月,陈独秀应陈炯明之邀去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职务由李汉俊代理。后李汉俊因与陈独秀争执而辞职,由李达代理书记。从这时起到“一大”的召开,李达全面负责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工作。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可尔斯基来上海,提出尽快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李达分别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联系,商讨同意后,由李达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北京、济南、长沙、广州、武汉、东京的共产主义小组选派两名代表来上海开会。李达作为东道主,担负了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大会期间,他不仅参加起草文件,而且负责解决代表们的食宿、会议场所等具体事务。当大会遭到法国巡捕房的干扰后,李达设法把代表们分批转移到嘉兴南湖。在那里成立了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 在“一大”会议上,李达被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主持党的宣传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为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李达做了大量的工作。他除继续主编《共产党》月刊外,还创办了我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一年之内,该社出版了包括《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和其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15种。这在党建立的初期,及时地出版这样一批书籍,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加广泛的传播,战胜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围攻,起到重要作用。李达仍像主编《共产党》月刊一样,不仅要亲自译稿、撰稿,而且出版社的工作从编辑、付印到发行几乎都是他一人承担,任务十分繁重,并且要冒很大的风险,随时准备着敌人的搜捕和破坏。1921年10月,为开展妇女运动,培养妇女人才,李达经和陈独秀商量,开办了平民女校,李达兼任校长。平民女校既是党开展妇女运动工作的据点,又是掩护党秘密工作场所。为更好地向妇女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妇女运动,党还创办了《妇女声》杂志,由李达具体领导;此外,李达还担任党领导的外国语学校(即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教学,向青年讲授马列主义。1923年夏,由于与陈独秀在商谈国共合作问题上的分歧,李达未能采取正确的斗争方式,离开了党的组织,但他仍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直至新中国成立。
|
《人民论坛》 (2001年第十一期)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达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一九二一年前后的李达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李达与毛泽东和陈独秀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巨匠——李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