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临行的前夜 ,妈妈非常赞赏我的志愿,又用“持之以恒”四个字作 为临别赠言。4 0 年来,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是逆境抑 或是顺境,持之以恒成了我行动的准则。
我经历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最严酷的政治风暴的 洗礼,在无情的打击面前,年轻的我一度惘然了。我重 温我国的历史,太史公宫刑而后有史记,孙武膑足而后 有兵法……皆士之发愤之所为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 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意识到,历 史是无情的,又是最公正的。今后不管条件如何,我仍 应坚持我告诉过妈妈的我的选择。我只能用自己谱写的 历史来证明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伟大的时代 ,不使我亲爱的妈妈失望。在我们伟大祖国历史上众多 知识界先驱的精神鼓舞下,不久我又开始了我新的长征 。条件是十分艰苦的,种种心灵上的创伤是巨大的,但 这一切锻炼了我的意志,学会了从历史的高度看待一切 ,我从不怨天尤人,为祖国和科学持之以恒,孜孜以求 地探索,在广阔无边的科学海洋中,找回我的欢乐与幸 福。毛主席说:坏事也能变好事,只要我们善于掌握转 化的条件。应该说2 0 多年艰苦的岁月,对我来说是有 益的,使我长期在科研的第一线,经受无与伦比的锻炼 ,使我在十年动乱中有充裕的时间,为今天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崇高信念下,才能坚持的。 在那样的岁月中,我还能期待什么?记得在1 9 8 0 年 ,我的入党申请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年轻时,我多少 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2 0 多年严酷的现实使我变 得炉火纯青了……
在蒋新松朗诵的间隙里,这位熟悉他的领导同志, 脑海里也展开了回忆的翅膀———
蒋新松身陷逆境而没有空耗青春。他从不放松自己 的学习进取,也没有停止对科学的探索。在他最初的科 研活动中就一连完成了好几项工业自动化项目。在天津 东亚毛纺织厂研制成功染色温升采样控制器;在石景山 钢铁厂研究侧吹转炉炼钢终吹点观测仪,论证了火焰双 色比值仪不能作为确定终吹点的观测仪,这一结论在以 后的几十年中经受了考验。他在对6 0 年代自动控制理 论中的前沿课题探索中写出了《极值搜索原理在测量设 备中的应用》。论文经专家推荐,在1 9 6 4 年瑞典召 开的国际计量学会年会上被宣读(可惜蒋新松本人无缘 出席);他在兰州炼油厂参加国家自动化试点项目时取 得了一项开创性成果,即是国际上最早在大型工业对象 中使用伪随机码进行测试。
十年动乱中,我国的科技事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 干扰,而因“右派”问题靠边站的蒋新松却以充裕的时 间搞科研。他坚持在鞍钢生产现场奋战十几年,他敢于 冒技术风险,承担了三个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任务。 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科研上的忘我精神得到工人 同志们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年代,试车开机前,一位年轻同事真诚地说:“老蒋 ,你有老婆孩子,我是光棍,出了事,我去蹲监狱。” 蒋新松心里热乎乎的。在这期间,上边来调查他的“反 动言论”,工人和技术人员把来人顶了回去,蒋新松感 动得流了泪。他和课题组一起克服了各种干扰和困难, 终于研制成功了服务于生产的1 2 0 0 轧机准停控制、 复合张力调节和自适应厚度控制三个自动化系统,这三 项成果均接近或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从而荣获重大科 技成果奖。
蒋新松从投身生产实践开展自动控制理论应用研究 的成功中感受着人生的最大快乐。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 自动化工程实践经验,为日后肩负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
科学的春天来临,蒋新松报效祖国的夙愿得以实现 ,他的工作热情犹如火山爆发,喷薄而出,不可遏止。 他在连任四届国家8 6 3 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期 间,宏图大展:我国机器人从梦想变成了现实;C I M 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从一种哲理变成了巨大的经 济效益……
只听蒋新松继续朗诵下去:
弹指一挥间,4 0 年过去了。今天我的地位变了, 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很多令人羡慕的职位,盛名 之下,其实难副。今天对我来说,活动的范围更广了, 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
4 0 年的经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科学事业是一种 永恒探索的事业,它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成功的 欢乐,永远是一刹那。无穷的探索、无穷的苦恼,正是 她本身的魅力所在。从事科研工作4 0 年了,我又进入 了新的一轮无穷的探索和无穷的苦恼中……
诗言志。这如诗一般的散文,分明是一位为祖国的 科学事业奋斗一生的赤子,向党和人民披肝沥胆的心声 。这位领导同志听着,他的心灵震颤了,眼睛湿润了… …
蒋新松用自己光辉的一生,向世人再次证明:在科 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 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人民日报》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