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难以想象完美的后续会没有一个成功的开始。由此,若要谈起江南春创建分众传媒,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将其与江南春任总经理经营多年的永怡传播公司完全割裂。
永怡传播公司的伊始,为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江南春以及他的造富人生揭开了并不神秘,但却意义非凡的序幕。
春风劲吹江南—初生牛犊不怕虎
济慈说:“谁也达不到顶峰,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做苦难并且日夜不安的人。”
在江南春心中,大抵诗人的形象就如同济慈描述的一般:“他们携带着来自上天的密令,怀中藏着致命的武器,却用脆弱的花朵抵御现实的侵害。”
于是江南春活着,写着小诗,“仅仅出于怀念或者想象”去感同身受于李克尔“罗马怎么样,它在崩塌”。学生时代,他是一位校园诗人。
学生时代的校园诗人
提及“江南春”,家喻户晓的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承载着诗人对江南水乡的陶醉。而江南春恰恰也是一个诗人。
认识江南春的人,在向别人介绍他的时候,总习惯于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以前,他是个青年诗人。的确,江南春是一个诗人。早在大学时代,中文系出身的江南春就充满着无限的浪漫主义情愫,并曾经出版过自己的诗集—《抒情时代》。
1973年3月出生于上海的江南春,并没有上海男人特有的细腻,魁梧挺拔的体形使得他更像一个十足的北方汉子,充满功成名就的男人魅力。而“江南春”这个富含江南水乡色彩的婉约名字,并非许多媒体渲染的是其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父亲取自于宋词的词牌名,而完全来源于偶然中的巧合,“我的父亲是一位严谨的财务会计,母亲是个小创业者,承包有自己的门店,完全不是传说中的书香门第。我姓江,我们家是朝南的,又是出生在春天,所以叫江南春。南说的是空间,春说的是时间,江南春本身只是一个时空概念的名字”。
虽然江南春不是坊间流传那般自幼饱读史书,深受礼仪书香熏陶,但也许正是由于“虎父无犬子”,这个诗一般的名字还是承载了父母双亲太多的冀望与期待。父母对江南春的未来是这样规划的:“争取考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似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朝着父母的期望进行着。江南春自小便在文学上初露锋芒,并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据江南春本人所说,他在诗歌文学中的所有成就全然是因为小学五年级的一篇东拼西凑的作文,正是这样一篇普通的作文标志着江南春“虚荣心”的第一次出现。事情的经过其实非常简单,甚至简单得有些令人忍俊不禁:小学五年级时,江南春东抄西拼的作文出乎意料地得了一个全班最高分,被老师当做范文当众宣读。从此以后,江南春一发而不可收,每次作文都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不得第一誓不罢休。
江南春本人将自己的这条发展轨迹归结为“虚荣心作祟”的结果。而这小小的虚荣心成为一颗催人奋发的生命力极强的种子,不断地激励着年幼的江南春。从这以后,习惯被当做范文作者的江南春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凭借着过人的文字禀赋和不懈的努力,大大小小的奖项伴随着江南春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但真正见证他青少年时期文学创作巅峰的,便是其在高中期间所获得的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而江南春本人也由于出色的文学才华于1991年被免试保送进入全国知名的重点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上天的垂青,再加上文学上的天赋,以及江南春本人对文学创作的敏锐,或许会造就一位伟大的诗人,但命运并非按部就班地以一种常规的轨迹左右着江南春并不平凡的人生。
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江南春俨然成了一个幸福的学生诗人。“每当清晨,当我翻身下床,看昨天一首略带缺陷的诗还站在狂乱的句法中,我觉得那种感觉分明就叫做幸福。假如时光不使它流失,我相信它必会更加纯粹。”
江南春每天无忧无虑,徘徊在幽静的象牙塔深处,找寻着创作的灵感,坚持、秉承着成为诗人的梦想。他会用整个下午留心前桌的漂亮女生,并郑重地为她写下精彩的评语,而在傍晚时分,江南春又通常会鼓足勇气到学校舞厅涉足一场爱情或者被轻易地拒绝。但无论怎样,待到月黑风高之时,他一定会独自回到寝室,轻轻松松地写起小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也就是这样一位浪漫细腻的校园先锋诗人,在入学后不久便凭借着其在校园里广为传诵且颇具影响力的诗歌创作才华被推选为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的社长。那些令他在校园里小有名气的诗歌作品,也逐一被收录在了他的个人诗集《抒情时代》中。
正是因为江南春手里有这两个无法被人轻视的“硬件”:其一,大学时代,他就是颇有名气的华东师大“夏雨诗社”社长;其二,他以个人的名义出过一本诗集《抒情时代》,并且诗集所取得的效果和影响也非同一般,让他和其他的富豪老总们很容易地区别开来—虽然也有不少老总热衷于将自己的管理思想、人生感悟编成员工的必读教程,但能像江南春这般“真玩”,而又玩得有模有样的老总却并不多见。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熟悉江南春的人在介绍他时,总是喜欢强调他十多年前的身份—诗人和文学青年。
可能是由于长期接受厚重的文学熏陶的原因,江南春的思想较其同龄人更为成熟稳健。他说:“我是个两极化的人。散文、小说都不会写,我的风格就是诗歌,具有超级想象力的诗歌,第二个就是极理性的分析评论。”
但是,江南春坚持认为自己“虽然诗人的气质还是有的,可还是不能被称为诗人”,因为他还不能“把世界的苦难当做苦难,并且日夜不安”。但对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他却有足够的自信,“我是一个不爱到处跑的人,中学6年,我的所有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看书上了,而且常常拿着别人的范文模仿写作,作文水平比较好,拿了一些奖项”。
当再谈起那些往事,已经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江南春说,如果他坚持保留那份纯真的话,今天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诗人。直到1992年,江南春还沉醉在唯美而又抒情的文学世界里。“满以为自己会成为女生追捧的中心。”
我们无从得知少年江南春的诗人梦色彩如何,但后来的事实表明,江南春没有成为一个诗人。
1992年那场市场经济的浪潮改变了世人的看法,更改变了诗人的梦想。几乎在一夜之间,江南春发现,校园后门卖水产的个体户比他这个校园诗人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