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工程。
“以上海市的‘灯光改造工程’游说无锡市政府,在商业繁华地点建立灯箱广告,成本只有百万元,而收益却是六七百万。当然,城市形象也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江南春说。事实上,这500个灯箱的工程他们没有投入一分钱,因为前期的制作费用是无锡市财政局为市政工程贷的款。借你的钱,然后做你需要的产品,产品做好之后,你再用我要求的价格买回去。我来的时候带着创意和能力,走的时候口袋里装满了钱。依靠这种“借鸡生蛋”的妙法,也凭借着不懈努力与干劲所挣得的这一笔笔业务,江南春拥有了第一个50万。
户外广告的商机使江南春淘到了第一桶金。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尚未大学毕业的江南春就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拥有了50万元的存款,而那时候他还不到22岁。再以后,创业小成的江南春重新从无锡回到上海,把业务重心从东广广告公司转到永怡传播公司,开始专心经营永怡传播。这时江南春的梦想已经升级为有一天要与国际4A级广告公司(4A,即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的缩写。4A概念在美国广告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获得了广泛传播,并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告公司一个颇具价值意味的专用语)一争高下。
工作狂、广告狂
说江南春是个广告强人,其实他更是个工作狂—一个将工作视为己任的不折不扣的广告狂人。
永怡的员工评价他们的老板时说,江南春能把公司做成这么大,与“工作狂精神”不无关系。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为早九点到凌晨两三点,周末也不例外。虽然,江南春在心中真正向往的却是一个“富贵闲人”。
“我觉得命运源自你以前的性格。我爸爸对我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评价,第一句是‘烦恼皆因强出头’。我内心有时候会烦躁不安,不具备这个能力,本来不是这个苗,不是这根葱,但是非要强出头,非要去争这个东西,就很烦恼。第二句是‘人是需要一点意志力的’。小时候我早上赖床,我爸爸就对我说这句话。以后我也故意背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我认为这两句话对我是很好的写照。”江南春这样解释自己的拼命工作。谈到过去,江南春时刻强调自己的成功并不是所谓浪漫创意的情怀,而是“持续、不间断地工作”。人们描述他:很疯狂,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如果有人在6点钟下班,他会觉得那是工作态度问题。江南春自己说,他的努力和谨慎,甚至有些过度,这来源于他对失败的恐惧。唯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求得自己内心的安稳。
“我不羡慕江南春。真的很累,如果你知道他劳累的状况,你就知道什么是成功的代价。他能做到的事情,很多我都做不到。”江南春大学时的同班同学这样说。江南春每年只有在春节、国庆的时候回家两三天。而小时候,他是父母勤勉的儿子,从不让父母操心,是家里的好帮手。过年的时候,江南春经常在楼下的厨房烧菜,父母和亲戚在上面吃。“每烧一个菜,我就舀一勺在旁边的小碗里,然后一边吃,一边烧第二个菜。”江南春也不爱出去玩,他可以一个人在煤球炉前,听着收音机,两个下午就摊出无数的蛋饺。
江南春的员工是这样描述在他们心目中的老总:“只要人在上海,江老板都是九点左右到公司,公司上市以后他来得更早,一直到零时,早则十一二点,晚则凌晨一两点,而且基本没有周末休息的概念。”
江南春的衣柜里面找不到休闲的衣服,全部都是衬衣,因为十多年来他的生活好像只有工作。“我唯一的消遣就是足底按摩,假如可以我几乎每天都想做,”江南春解释,“这种消遣可以一边不停地打电话,一边还能感觉到挺对得住自己的。”
“对于我的父母,他们二老肯定还是有失落感的。因为他们不能常常见到我,所以他们有种矛盾的想法,有时觉得有个平常的小孩也蛮好,能经常回家坐坐看看;有时觉得有个出名的儿子也很好,别人能经常提起,很是风光。这两种感情是交替的,可实际上不能兼得。”
“虽然我可能不是中国最努力的人,但一定是中国最努力的100个人之一。我所认识的创业者,陈天桥、马云、李彦宏……真的还没有轻轻松松成功的,没有谁过得很自在,大家都觉得很疲惫,尽管有时候谈起创业会很兴奋。成长的压力都很大。”江南春又补充道。
如果成功必须有代价,那么江南春的代价是时间、个人爱好甚至性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变成了一个很片面的人”。
“我觉得工作能改变人的性格。以前读大学写诗歌的时候,我会写‘献给新中国女大学生某某的一组情诗’,贴到人家寝室门口……还是很有激情的。后来工作了,做了广告,知道做事情要有分寸、有尺度,就不玩了。出了大学我就再也没谈过恋爱。我把谈恋爱这件事集中在大学里都做完了。”在担任永怡传播总经理期间,江南春觉得,工作才是他唯一的选择。他终究也由一个学生式的诗人,彻底转变为立足广告传媒领域的广告狂人。
笑傲“上海滩”的IT广告霸主
通过江南春的个人努力和公司全体员工的精诚合作,永怡的营业额直线飙升,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左右。1995年,在当时的上海滩,能将广告收入做到500万的广告公司还并不多见。
在江南春带领永怡传播一统上海IT广告市场的征战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其最为荡气回肠的一场IT广告战役—“LG未来窗”。
1998年,韩国电子巨头LG刚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永怡传播竞标LG的广告代理时,江南春将广告策划方案瞄准了“LG未来窗”这个产品。“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产品是平面显示器,根本不会有人来买。当时,LG也有很多普通级的产品,但我认为我们的备战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