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上海,就得到胡也频等已经在2月7日被杀害的消息。他们所熟悉所热爱的一个生命,就这样被黑暗势力扼杀了,留给他们的只是带着温馨友谊的往事回忆,只是无尽的悲哀 和感伤。与胡也频永诀时的那场冬雨,久久地洒在他们心上。
丁玲乍一得知这个消息时的镇定,使在场的沈从文感到钦佩。后来,丁玲在熟人面前也没有掉下一滴眼泪,对每一个前来向她表示慰问的人,她只是抿着嘴微笑,表现出一个女性少有的坚韧强毅。
早年在湘西军队中,沈从文见过多少厮杀和人的生命的消失,得知朋友的死讯,他除了痛苦和悲哀外,不会有恐怖。但一个女子表现出如此的镇静 ,他却不能不对丁玲产生敬意。丁玲多次说出的这席话,沈从文是记忆深刻的:死去的,倒下死去,躺入混合了泥土和积水的大坑,挤在一个地方,腐烂了,也就完事了,找寻它还有什么用处?我们不必作这种蠢事,费神来料理一个死人。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活人如何去好好的活,且预备怎么样同这种人类的愚蠢与残酷作战,如何活下去,又如何继续去死!(《记丁玲女士》 )沈从文认为,丁玲的性格正是在此次悲剧事件之后发生了变化。她不再是在北京与情人陶醉在浪漫爱情中的那个女子,温情,多愁善感,已经淡去。这种转变,便影响了她的创作和后来的生活道路。沈从文写到:在熟人中就可以看出她这种不将悲痛显出,不要人同情怜悯的精神,原近于一种矜持。她其实仍然是一个多情善怀的女子,而且也不把这样一个女子在这份生活中所应有的哀恸抹去。但她却要强,且能自持,把自己改造成一个结实硬朗的人。因为她知道用理性来控制自己,此后生活方不至于徒然糟蹋自己,故她便始终节制自己,在最伤心的日子里,照料孩子,用孩子种种麻烦来折磨自己,从不向人示弱。当时既不作儿女妇人的哭泣,此后在作品上也从不做出儿女妇人的陈述。(《记丁玲女士》)不管沈从文的印象或分析是否准确,胡也频的被害,对丁玲的未来产生了重要影响则是可以肯定的。从丁玲自己的叙述来看,她在此之前,只是思想左倾,也参加了左联,但并没有像胡也频一样参加具体的政治活动,只是专心于创作。但在这之后,她便完全成了另外一种人,成为左联的一个重要领导人,实干家。
对沈从文来说,在胡也频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尽管最终没有改变朋友的悲惨结局,但他在那样复杂和充满危险的情况下,尽到了一个朋友的义务和责任。日以继夜的奔波,使他得以表现出他做人的基本信条——真诚,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平和性格中所包含的湘西人的侠义之情。这一点,在随后护送丁玲母子回家乡的举动上,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