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当前可谓春风得意也“心有不甘”。因为中兴通讯在今年一季度全球移动设备商排名中位列第七,也因为2007年中兴通讯的手机销量达3000万部,因此对侯为贵而言,中兴通讯已进入全球第6,还将迈向更高。
尤记得2004年中兴通讯正式挂牌时,侯为贵在媒体闪光灯中悄然离去。如此低调的他年复一年坚持以客户定制为主导,并终于可以在今天的大舞台上自豪地说一句“这些优势是国内厂商不具备的”,这不能不聚集业界更多眼球。他说,“单纯靠技术取得突破的企业是很难生存的”,那么,侯为贵的法宝到底是什么?
跻身全球前七的历史性飞跃
中兴通讯发布的2007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其去年全年营业收入347.77亿元,同比增长49.81%。其中,国 际市场所占比重增至57.77%,较上年增加13.35 个百分点。这是中兴通讯创建23年来其国际市场销售比重首次实现过半,证实其在全球市场份额上的一大飞跃,也凸显出侯为贵国际化战略的一大成功。
“我们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平台上有很大优势,要把资源整合进去。”认清自身的定位和优势,这是侯为贵始终坚持的根本。 “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同,国际市场在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要求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个产品。”
成绩面前,侯为贵捕捉到的却是闪光灯背后的压力和动力,不骄不躁,这或许才是中兴通讯今后更无限的市场前景。
看市场“脸色”吃饭,不放弃每个通讯领域
中兴通讯是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侯为贵从不否认,但是单靠技术吃不饱饭,侯为贵也从不松口。
一方面,中兴通讯拥有1万多项专利,90%以上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术。侯为贵在技术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中兴通讯每年的研发资金高达30多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个性化产品及服务,就需要差异化战略,这是我们不断获得优势的最核心精髓。”从1996年对中兴通讯实施股份制变革起,侯为贵本着“先期跟踪,弹性投入”的市场化策略,掀开了中兴通讯高成长的一页页。
从2006年中兴通讯提出的三大拓展来看,不论是从中国的通信产品主流供应商向全球的通信产品主流供应商拓展,还是从通信的硬件产品向软件和服务产品拓展,或者是从业务型、技术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拓展,侯为贵洞察市场的能力一如他留给人最深印象的双眸,即使眯缝着,也难以抵挡其中如鹰隼般锐利和深邃的目光。
有人说,侯为贵是一个“温和的机会主义者”。他自己也说,“我不适合当演员,我属于内向多一点。”然而,在这样的沉默前行中,中兴通讯却从不错过电信市场任何一个新机会。
2007年10月,中兴通讯举债40亿元投入TD。截至今年4月10日,八城市TD终端总销量中,中兴通讯占据市场份额三成,手机和网卡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8%和52%,成为份额最高的厂家。
此刻的侯为贵,理应春风得意。既在中移动TD终端手机的几轮采购中成为最大受益者,也独占国内CDMA市场份额的30%,成为国内CDMA头号企业,他的市场目光几乎扫遍每一个通讯角落,不惜巨资投入研发GSM、WCDMA、TD、CDMA2000、WiMAX等主流通讯技术,并在IPTV、数据、终端等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优势。
然而对此,侯为贵却依然内敛,他的潜台词是当前还不是中兴通讯足够得意的时刻,因为更大的市场机会还在前方。
“我们还需要5到10年去积累”
未来10年,侯为贵的“中兴之路”面临的风险也将加大,他的市场策略能否继续奏效取决于两大因素:
一、能否通过定制的方式为运营商提供核心设备以及终端手机以跟上电信市场中CDMA和TD的步伐,并凭借良好的盈利回报支持企业的研发和测试等技术实力的发展,这是首要关键。
可以说,侯为贵在技术研发上从不吝惜血本,这背后无疑蕴藏了太多的经营风险。如果3G方面的重资巨投未能赋予中兴通讯相应的商业需求和清晰的盈利模式,那么侯为贵的生存压力将无比巨大。
二、能否继续延伸国际化路线,这是中兴通讯未来发展的根本。
从2004年到2007年,中兴通讯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由23%、36%、44%上升到57.77%,侯为贵的战略核心在这组数据中坦露无遗。然而这条路子未来究竟如何延伸,仍充满太多未知。
“我们可能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努力去积累。抓住机会,就有可能成功。”对于未来,侯为贵冷静而自信一如往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