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9日,这位孜孜不倦的“共产主义战士”终于停止了步伐。
熊向晖这个名字,是他在1937年初刚接到任务时受组织要求改的,直到解放后,他才道出这个名字的寓意:“向晖”,取意当时形容隐蔽战线工作境地的一句话——“面对着黑暗,怀揣着光明”。
1947年5月,任胡宗南将军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
1949年回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1954年,任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厅主任
1961年,任讨论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
1962至1967年,任中国驻英国代办
1967年1月,奉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
1970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
1971年,任总理助理,参加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访华会谈,和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的访华会谈
1971年11月,任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代表
1972年8月,任中国驻墨西哥首任大使
1973年末,任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
1978年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1983年至1987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党组书记
1980年代,任第五、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
1947年1月初,我和谌筱华准备“旅行结婚”。她的母亲坚决反对,说那会被人看成私奔,必须明媒正娶,名人证婚。在南京,我认识的熟人不少,考虑到他们同胡宗南的关系,我选中蒋经国。他刚卸任东北外交特派员。我找他,他不但欣然应允,而且提出在励志社举行,所需费用由他付,他还让我把所邀宾客的姓名住址开给他的主任秘书陈元,由陈元代我印发请柬,安排场面。
为使丈母娘满意,我按南京习俗,请四位熟人做“四大红媒”:陈元;中央信托局襄理吴承明;即将去美留学的陈忠经;在上海善后救济总署工作、正洽办留美手续的申健。他们约齐造访谌母,为我做媒定聘。
“明媒”之后就“正娶”。陈元一个电话,励志社大厅布置得喜气洋洋。在司仪的导引下,200多来宾分列南北两厢,双方主婚人分列西端礼坛两侧,证婚人蒋经国身穿长袍马褂,站在礼坛中央。女钢琴家洪达琴弹奏婚礼进行曲,我穿黑色燕尾服,由伴郎陈琳陪同,筱华穿白色披纱婚服,由伴娘程文江陪同,踏着琴韵,从东端徐步走向礼坛。蒋经国同新郎新娘握手,在结婚证书上签名盖印,致贺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徐先麟代表胡宗南致贺词。婚礼完成,喜宴开始,菜肴丰盛,但席上不供酒,不供茶,饮料只有白开水。倒不是蒋经国想省钱,而是励志社不敢违背“新生活运动”的规定。喜宴结束,我被灌了一肚皮白开水。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