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G >> gong >> 共工 >> 正文

 

关于共工

关于共工

  共工是古代神话里的大名士--虽说他出的尽是恶名--到处露面。他后来还曾跟禹捣蛋。据说,他是水神,《山海经》里记有"禹攻共工国之山";又讲"共工之臣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荀子·成相》说"禹辟除民害逐共工";三者讲的当是同一回事。毛推测不周山那一仗共工没死,看来共工有点应得上俗语所谓"恶人万万年"。共工又是炎帝后裔。炎黄之战是古代神话的一个材料源泉,好些神话都从它生发,或与它勾连。这战以炎帝失败而告终,后来炎帝一系的人不服气,排着队来复仇,著名的硬汉子像蚩尤夸父、刑天都揭竿而起来闹事,共工也是其中之一。颛顼世系属黄帝,因此共工与颛顼之战,也便可算作炎黄之战的继续。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词典》是极费苦心的成就卓著之作。这本书里,他就把共工与颛顼争帝归入炎黄战争那一大族神话。治水是另一大族神话。主人公禹出身也在黄帝那一系,倘用从前"成份论"的办法推理,禹逐共工杀相繇,也可归入炎黄之战了。《词典》"共工"那一条便是这么做的。可是,《词典》"禹"那一条,又把杀相繇归为"禹治水"。这便有点儿矛盾。"禹逐共工杀相?quot;里,共工是水神,禹杀他的臣子相繇也用的水攻,相繇死后,其地多水,不长谷,只得把那里当成池子;据这些情况,显然这次战争是禹治水时打的。"禹逐共工杀相繇"这回事,就故事本身论,主要意义应该在于治水;不过,神话集体创作,又历时演化,在创作背景上、人物设置上,不妨留有炎黄战争的辗转遗传。袁氏《词典》里的那个矛盾只能作这种程度的辩护。由于背景不能与意义等同看待,所以不能把这个故事判为炎黄之争的余绪,而得列入治水中。正像政治里的"成份论"荒唐可笑一样,神话里的"成份论"也不宜滥用的。
  《词典》把保存在古书里零珠断玉的神话全收集在一处,免掉神话爱好者的翻检之劳。袁先生另外写了一本《中国古代神话》,更等于把零珠断玉串缀、粘接起来,既照顾神话所讲的天地开辟、世界演进的时序,又注意神话群落,经我们勾勒出一个神话体系的全貌。它用白话来讲故事,文笔也通达。《神话》讲不周山那一仗,采取司马贞《补三皇本纪》里的说法,共工不是跟颛顼打,而跟祝融打。祝融是火神,他的世系,一说属炎帝;一说属黄帝,而且就是共工的父亲。祝融来历不明,倘要把不周山一战归入炎黄之争,看来还是叫共工跟颛顼打比较方便;叫他跟祝融打,保不定会成阿Q所谓"儿子打老子"。不过,《神话》解释不周山一仗?quot;水火之争"、"光明与黑暗之争",那当然只好派共工跟祝融作主角,因为颛顼不是火神,共工跟祝融才一水一火--顺便提一句,五行学说里火色赤而水色黑,袁所以才有凭借把水火之争联系到光明与黑暗之争--《神话》也提到共工作为水神跟治水的禹捣蛋,可是,袁在治水那节里不讲禹杀相繇,反而把相繇放到不周山水火之争里介绍。我想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山海经》不是明白详细地叙述过禹杀共工之臣相繇么?共工固然既有关于水火之争,又有关于治水;禹、相繇两人跟水火之争可是水火不容,至少水米无干的,禹所杀的相繇怎么能移到水火之争中去呢?也许因为共工在一个地方打水火之仗,在另一个地方又带着相繇抵抗禹,所以,因为共工的关系,相繇也给夹带进水火之争里去,而跟禹脱钩了。那么,这个裙带关系也扯得太远了,反而把血亲丢到一边。
  另外,袁只注意到共工作为水神,反抗禹来制服自己,而忽略了共工与治水的另一重渊源。毛的长注所引《国语·周语》那一节说:"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有崇伯鮌……称遂共工之过……其后伯禹念之非度,厘改量制……疏川导滞……"看来共工还是治水的拓荒者,禹的老前辈。《尧典》里,共工是尧的水官,"共工方鸠孨[左有"亻"旁]功"那一句便讲他治河的方法是"方鸠"--防救,而且已经有了功效,共工是堙塞治水法的创始人。当然水来土掩的普通生活经验,不必等到尧时才懂得,更不必要某个专人来发明,不过,古人爱编造传说,把这类经验都当为发明,注册在个别的圣人身上,咱们也无妨信而好古一回。禹的父亲鲧也用堙塞治水,那不过继承共工的旧法罢了。到禹起来才改为疏导。《竹书纪年》讲治水,并不从鲧讲起,而确从共工开头:"帝尧十九年命共工治河,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帝尧七下五年命司空禹治河。"如果共工是堙塞法的创始人,禹与共工之战便发生新的意义:暗含治水方针的敌对,隐喻治水方针的转移。
  共工治水这个身份非常重要。治水那一大族神话,记录了治水事件的各个侧面。跟自然力量的较量是其一:降水怪无支祁,化熊通山等等。动员、协调队伍是其二:杀防风氏,神龙玄龟相助等等。禹个人的艰苦卓绝的品格是其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化石,病偏枯成禹步等等。但是,关于治水方针,神话只讲了一回事:"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以定九州。"这则神话表明鲧所用法子为"堙",而后来禹所用为"导"。另一些说法,把"息壤填洪水"也归在禹名下,那么,禹自己也曾用过堙法。我们看得到堙法换为导法,但是这个转变过程,我们讲不出来。揆之情理,这两条治水路线一定会互不服气,互相争斗,但是神话没有报道?quot;帝杀鲧"不能算为路线斗争,因为帝恼火的是鲧"不待帝命"便"窃"走了息壤,这只是帝王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共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关于共工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