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ong >> 董其武 >> 正文

 

[组图]董其武将军二三事

,骂李锡庆是“反动派”。
他骂完了就走了,李锡庆可火了,这人是个浑人,一向以进步自居,居然被人骂“反动派”心中懊恼,带了两个兵下城追上去就扔了一个手榴弹。。。
等李锡庆清醒过来知道自己闯了祸,无路可走,只好带着本部,以“剿匪”为名,向北山逃跑,路上一说自己是想西逃,手下的士兵和下级军官多是绥远本地人,都不跟他走了,顿时逃散大半(可见要是董其武西撤,下场也好不了,国军西北的部队多在西撤中自己散了摊,和解放军打仗损失还在其次),李锡庆被追来的段锦堂团长抓获。
千不该万不该,段锦堂也是个火爆性子,抓住李锡庆一枪就给毙了。
这样,没了人证,事情就复杂了。潘纪文的过激反应也有理由,因为联络处进驻归绥的时候,孙兰峰曾经竭力反对,潘因此对绥远的国民党方面缺乏信任。而潘的撤离,也让绥远内部亲国一方的声音骤然增大。后来在北平的中央闻讯赶紧出面协调,安抚董其武等人,才把局面稳定下来,但这样做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这时候,国民党方面就钻空子派人来做工作了,和绥远将领素有交往的徐永昌,王叔铭,张庆恩等纷纷赶来,劝说董其武西撤,甚至,还主动带来了黄金一千多两,作为部分拖欠的薪饷。
可是,国民党方面做工作也是操之过急,大特务杨作舟甚至露出希望一一一军军长刘万春干掉董其武,拉队伍西撤的意思。他们没有意识到傅作义部将领之间的感情深厚,彼此抱团,疏不间亲,刘万春怎么会去杀董其武?反而是董其武提高了警惕。
这时,广州的国民党政府,以董其武的儿女亲家郭寄峤的名义派了架飞机来绥远,要接董其武去兰州,和西北几省长官会晤。你不是不愿意去广州么?兰州总可以吧,那里也不是广州能说了算的。董其武开始也同意了,临上飞机想想改了主意,君子不立险地,这个兰州不去也罢。

不料,这一改主意却产生了令人咋舌的效果–当天,那架原定董其武乘坐的飞机在会宁失事,全员死难,其中包括董派往兰州催给养的兵站第二十三分监张良弼。
董其武真是幸运。
因为盛传保密局的特务要“干掉董其武”,这起空难不免让人疑惑。紧接着董其武和孙兰峰等人到陕坝会见徐永昌和王叔铭,双方谈得并不投机。特别是徐永昌说“撤过喜马拉雅山那才是胜利”,让董其武等人对国民党的局面彻底失望,最后,董其武表态绥远的问题,要听傅作义先生的意见,徐永昌无奈,双方分手。
离奇的是董其武的飞机在返回包头时再遇空难,一起飞即坠毁。
飞机上不但有董其武,还有孙兰峰和刘万春呢!
结果。。。
三个将军表现各异,董其武大将风度屹然不动,孙兰峰大将豪气怒骂老天,刘万春扑到地板上来了个武术动作双腿硬撑住座椅。
功劳应该归于驾驶员,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正确的做法加油门而不是收油门,飞机才能抬头撞进一个土围子,而没有低头坠毁。三位将军都受了伤,全都是脑震荡,但无大碍。
与此同时特务开始在归绥等地造谣,说董其武重伤,绥远国军要开宁夏等等。
这一来,绥远高层纷纷认定这次空难是保密局特务头子张庆恩捣的鬼,对国军那边的绝情寒了心。原本动摇的人心,又转向了北平。
直到今天,保密局的旧人都不承认和这两次空难有任何瓜葛,制造谣言属于顺水推舟,逻辑上说,就算想杀董其武也不能把孙,刘搭进去么,否则谁带兵后撤呢?
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这两次空难实在太巧了,换了我是董其武,也难保不做此想。
也许,是上帝安排的,他也不想让绥远再打了吧。
四、与子同袍
二三事怎么出来了四?这一段应该算是一个小故事,白饶的吧。
绥远九一九起义,签字的时候虽然傅作义就在包头,领衔的却是董其武。这里面的深意就是傅作义要成全自己的爱将–北平的和平是傅作义造成的,绥远的和平,和我傅作义无关,是董其武造成的。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人可能领衔起义的。
那就是徐永昌。
您说不对阿,徐永昌老将军不是南京来的说客么?徐老将军对党国极为忠诚,若是这位堂堂的国府军令部长送上门去领衔起义,传出去怕不笑死几口子?
所以我只说“可能”么。
这件事从头到尾是一个玩笑。傅作义到了绥远以后,阅兵讲话发慰问金,绥远的起义已成定局,唯一的障碍,就是这位徐永昌老将军了。徐老将军在傅军中袍泽甚多,恩德广被,很有威望,从个人感情上很多傅作义的部下对徐永昌十分尊敬。
所以,如果徐永昌在这里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忠于党国,这些人还真不好意思就此签字起义。徐永昌也看出了这一点,干脆称病就地住院,作为自己阻挡绥远归向北平的最后一张牌。
徐永昌老将军也是密苏里号上受过降,驰骋中原的一员虎将,落到靠一把老骨头挡道的境地,说来也很凄凉。
但是这一招还真管用,连傅作义都觉得棘手,说这怎么办,他在这儿咱们不能起义阿。
别说,就有人站出来了–放心,我去和他说,一说就走。
谁呀,这样大口气?大家看去,原来是国民党的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说起来这个人要写可就传奇多多,在榆林死守孤城大战彭德怀的是他,在北平力主和平与解放军当谈判代表的,也是他,早年大字不识出身行伍的是他,晚年书法精美人称儒将的也是他,这时候他带着自己的二十二军和王老九骑兵旅也来绥远等着一块儿起义呢。现在说董其武,咱们别跑题了。这位邓大人虽然后来读书了,总有早年国民二军半拉子土匪的匪性,军中正规军校出身的将领多目其为二百五,他能劝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董其武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董其武将军二三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