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ong >> 董其武 >> 正文

 

沙场内外的董其武将军

战军副司令员!这可是有实权的副司令,赵寿山在宝鸡战役后总结的时候,当头训西北野战军各级将领毫不留情。也就是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已经转了地方工作,否则一个大将是没跑的,要知道授衔的大将如陈赓当时都比他级别低呢。

  还有一个死战的例子居然是胡宗南,那就有些不可思议了。人家都说此人只能做个大连长的,还有这种时候?不错,这实在是胡宗南军人生涯中难得的一幕。那是淞沪战役中,因为陈诚的调度有问题,国军阵地多在日军舰炮火力之内,伤亡惨重,动辄一小时损失上千人。各路部队纷纷整补替换,把总长何应钦忙得七昏八素,只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了。打了很久,忽然发现死守杨行阵地的胡宗南第一军竟然从来没有叫过援军。何应钦知道第一军有战斗力,但这种“令人放心”反而让人不放心了,于是打电话去问。胡宗南这才开口——“援军再不来我自己也要上去了……”


 “做岳武穆”,曾经是抗战时期无数中国军人的梦想。不过,他们中牺牲的大多数,只能做了无名的岳武穆。只有林徽因女士设计的纪念碑无言屹立,勉强给了我们这些后辈一个为他们献上鲜花的地方。

  董其武将军一生沉毅有威,卫国北土,御寇晋绥,历长城、大庙、百灵、忻口、太原、包头、五原诸战役,堪称那个时代旧军人中的楷模。但是这样的将领,在当时军中亦非少数,为何只有董其武得封“武穆”呢?

  原来,董其武的这个外号,来源很早,起源于太原学兵团时代。1919年,阎锡山在太原创办自己的黄埔军校——“斌业学兵团”,培养自己的军事干部。但是,阎锡山其人,素有心地狭隘、目光略短的毛病,所以他的干部学员多半是“会讲五台话,就把洋刀挎”的山西土财主子弟。但其中,却有一人凌然独立,与众不同,这就是董其武。董家世贫寒,但受其开办私塾的舅父影响,少年即有从军救国之志,听说学兵团招考,即步行数百里前来报考。在成群的纨绔子弟中,董一身布衣,却凛然有威,如同鹤立鸡群,引来上下无数目光,但董安之若素。及至发榜,第一名就是——董其武。

  一时众人纷纷以评书《说岳全传》中的岳飞目之,“董武穆”的名声不胫而走。

  “董武穆”的名声可不是纸上谈兵。就在忻口会战中,董其武曾亲率218旅渡过云中河,以一个八路式的穿插钻到了坂垣的背后,倒挂金钩奇袭日军在河北旧村的前线指挥所,一举将其攻占,令坂垣中央突破的尖刀没了握把,是忻口战役中中国军队少有的主动攻击战例。董其武将军也在此战中臂部负伤。忻口一战,中国军队阵亡一个军长(郝梦龄)、一个师长(刘家祺)、一个旅长(郑廷珍),负伤一个师长(李仙洲)、两个旅长(于镇河,董其武),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

  “董武穆”怎么会学义和团来刀枪不入呢?如果坂垣知道对方是董其武,肯定明白这一仗决非想象中那么好打。

  的确,董其武这一仗确实用了圈套。城墙上的旗子是真的,士兵,则只是城垛子上扣军帽而已。他在城上基本没放兵力,而把主阵地放在了城墙外面的开阔地,让坂垣的重炮统统变成了礼花炮。

  董武穆用这一计,固然是因为中国军界自古崇尚智谋型将领,也是出于无奈,他的兵太少了。

  其实,傅作义确实可称名将,他在奉命防守太原的时候,摆了个奇怪的阵势。东城和南城外的日军,到得早,兵力多。傅作义却只放了杨维垣旅的新兵壮丁,把两员大将董其武的218旅和孙兰峰的212旅分别放在了北城和西城,各负责一面城墙的防守。这两个旅也是傅作义35军的看家本钱了。如果日军对东南两面发动攻击,太原必破无疑。这个怪阵就表现了傅作义对日军的心思摸得极准,坂垣在忻口吃了亏肯定要找面子,所以从北面来的坂垣一定会猛攻西城北城。而坂垣在日军中人缘很好,其他日军将领一定不会和他争功,仗打起来东面南面压力会小得多。从此战的进程看,傅作义堪称料敌如神。

  其实中国当时不缺优秀的将领,比如白崇禧,武汉会战中部署了一个又一个口袋阵,日军就一个一个地钻,结果每次都以国军口袋被钻破告终。

  尽管西城北城是主力,傅作义的兵力也捉襟见肘,其中董其武的情况更为严重,因为他的一个主力团李思温团还要负责防守太原兵工厂,要一天以后才能回到太原,剩下的兵力实在不敷使用。

  怎样度过这一天的血战呢?董其武不动声色,就使出了这招“真假义和团”,坂垣果然上当。

  董其武在太原摆疑兵阵的传奇流传不广,因为这一仗打得最终还是比较窝囊,不但丢了太原,而且35军损失惨重,几乎把番号打光。董其武的大将风度,在这一战中没有得到充分表现。真正体现“董武穆”形象的,萨觉得应该说是乌加河血战。

  血染乌加河

  抗战中胡宗南只打了淞沪、柳林、潼关三战,还差点因为在柳林贻误战机被李宗仁毙了,说来有些丢人。但淞沪的死战,实在是胡宗南闪光的一瞬。

  说董其武的传奇,恐怕再有这样长的篇幅也是不够的,印象很深的是在70年代政协作《文史资料总辑》的时候,谈起抗战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董其武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沙场内外的董其武将军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