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白居易小传

白居易
(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
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
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
县令,徐州、襄州别贺。
明代绍兴郡斋圣贤图石刻
  生平 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
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
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
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
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
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
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
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
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
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
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初仕至遭贬 自贞元十六年 (800),至元和十年
(815)。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
(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
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十九年春,
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
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
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
韦等被贬,改革失败。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
等诗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
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
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
科”,授□□(今陕西周至)县尉,作《观刈麦》,《长
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
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在儒家“兼济”思
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连续上书论事,如
《奏请加德音中节目》、《论制科人状》、《论于□裴
均状》、《论和籴状》、《奏阌乡县禁囚状》等,都是
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与此同时,他还
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
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
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
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
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
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
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
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
(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
和二年(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
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
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这之前,他已
经看到朝廷的种种黑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经过
这次打击,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心要
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但
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
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
求知足保和,与世无忤。与之相适应,描写闲静恬淡境
界、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开始多起来,而
前期那种战斗性强烈的讽谕诗则比较少见了。元和十三
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
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
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
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
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
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
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
  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 自大和三年(829),至会昌六
年(846)。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
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
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
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
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
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
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
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
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
指导思想。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
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他的“独善”
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
脱”思想。《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中有
解脱门。”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当他受皇帝
信任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
诗歌创作便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
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
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
要表现个人感受。无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
白居易诗《溪村》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六
言唐诗画谱》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
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
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
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
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策林》六十九)。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
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认为情感活动
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密
切联系于当时代的“政”。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
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
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
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
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
元九书》)。又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
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所谓“为
时”、“为事”,就是指“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所
谓“六义”、“风雅比兴”,则是指诗歌指陈时政的美
刺作用。由于当时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他在“美刺”
中更着重“刺”的一面,强调诗歌批评社会政治的功能,
要求“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寄唐生》),
“上以纫王教”,“下以存炯戒”(《策林》六十八),指
出“欲开壅敝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采诗官》)。
在他看来,诗歌创作只有发挥了这种功能,引起当权者
的注意,对国家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一点作用,才
算达到了写作目的,否则不过是些“嘲风雪,弄花草”的
“空文”。与上述理论相适应,在诗歌表现方法上,他提
出了一系列原则:①“辞质而径”,辞句质朴,不加文
饰,表达直率,不绕弯子;②“言直而切”,直书其事,
不作隐讳,切近事理,说尽说透;③“事□而实”,内
容真实,经得起查考,不说空话,不加虚夸;④“体顺而
肆”,文字流畅,容易上口吟诵,便于配乐传唱(《新乐
府序》)。他自己的一部分诗作,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
力实践的。
  在中唐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的情
况下,这种诗歌理论对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病,是
有积极意义的。对大历以来诗坛上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
也有针砭作用。但是,他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现实政
治需要,有时把诗歌变成押韵的谏章,又是不恰当的。有
时他运用这种理论来批判谢灵运、陶渊明、谢□、李白
等著名诗人,便不免显得偏颇和狭隘,甚至连杜甫也只
剩下三、四十首值得肯定的好诗(《与元九书》)。同
样,如果一味强调“辞质而径”等诗歌的表现方法,势
必束缚诗歌艺术的创造,拘限诗歌风格的多样,难免有
浅率之弊,因而受到晚唐诗人杜牧及宋代一些诗人的批
评。
白居易手迹石刻
  文学创作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
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据其
自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
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
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
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
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
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
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
交错的。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
闲适诗。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
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
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
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其
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这
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
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
《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等写农夫的辛苦
和赋税剥削的沉重;《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
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轻肥》、
《歌舞》、《红线毯》、《两朱阁》等揭露豪门贵族的
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
《西凉伎》等反映边防问题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涧底松》、《赢骏》、《悲哉行》、《谕友》等为门
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
婚》、《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为礼教束缚下妇
女的悲惨命运发出控诉;《伤友》、《和雉媒》、《天
可度》等抨击世风衰败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
仙》等讽刺迷信神仙的虚妄愚昧。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称得上心
苦力勤,直气凛然。在广泛反映现实的基础上,诗人对
不合理的现象痛下针砭,如“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重赋》);“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
人肉”(《杜陵叟》),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
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框框。这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
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讽谕诗在表现形式上,多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
《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井底引
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
对发展中国叙事诗的传统有积极的贡献。另一部分讽谕
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
治感慨,如《黑潭龙》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
际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形
象地描绘出皇帝耳目闭塞、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
遭剥削的情况。《题海图屏风》则通过海中大鳌兴风作
浪、鲸鲵助威肆虐,造成“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的
景象,为当时藩镇割据、联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
的写照。还有把鹤、鸟、松、竹等动植物拟人化,用以
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及其关系,如晚年所作《禽
虫》十二章,就属于这类寓言诗。无论是直赋其事或寓
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广,取材典型,主题集中,形象
鲜明,语言明白晓畅。一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了“三、
三、七”言的句式,显示了诗人向民间通俗文艺学习的
痕迹。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归隐
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
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但也有一些醒
目的警句,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直道速
我尤,诡遇非吾志”(《适意二首》)以及“况多刚狷
性,难与世同尘。不唯非贵相,但恐出祸因”(《自题
写直》)等等,仍从侧面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
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闲适诗中也有
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佳作。如《观稼》、《归
田三首》,写农村景象,质朴而清新。《游悟真寺诗一
百三十韵》,以游记文的笔法依次记叙五日游山的经过,
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唐代坎曼尔书白居易《卖炭翁》
  白居易的感伤诗写一时感触,而往往有深沉的寄托。
其中如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长
恨歌》歌咏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婚姻爱情故事,
情绪感伤,寄托深微。诗中既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导
致昏庸误国,讽意明显;更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感伤玄宗贵妃爱情真挚缠绵,流露出作
者的同情。唐陈鸿说,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创
作《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
于将来者也”(《长恨歌传》)。《琵琶行》则有遭际
之感。这两首长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加以绘声绘色
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和谐的韵律声
调,艺术上达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长恨曲》,胡
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
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清人赵翼指出,
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
卷四)。感伤诗中还有不少亲朋间酬赠的篇什,如《别
舍弟后月夜》、《江南遇天宝乐叟》、《画竹歌》、《醉
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等,也都写得情真意切,朴挚
动人。这类诗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感伤色彩,如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朝哭心所爱,暮哭心
所亲”(《自觉》二首)等;厌苦尘世烦恼,力求加以
解脱,声称要“度脱生死轮”,“永洗烦恼尘”(同前),
明显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杂律诗在白居易诗作中数量最多。其中有价值的是
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西湖留别》、《暮江吟》、《问刘
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生意盎
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而一部分铺陈故实、排比声
韵的长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艳情风月的小碎篇章,颇为
时人效尤,但多不足取。
  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浅切,明畅通俗。平
易,是指用寻常的话,写寻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
够领略。所谓“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
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就
是对于这种平易自然、浑成无迹的诗风的高度赞扬。平
易的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刘熙载《艺概》说:“常语
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
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赵翼《瓯北
诗话》也认为“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指
出“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
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白诗的平易,又是同叙写情
事的直切畅达联系在一起的,意到笔随,挥洒自如,“情
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
侔”(王若虚《滹南诗话》),有很大的感染力。这样
的平易,是提炼的结果。赵翼又说:“其笔快如并剪,锐
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
是平易,其实精纯。”宋代僧人惠洪《冷斋夜话》记叙
白居易作诗令老妪都解的传说,虽不必真有其事,而他
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文字浅显,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便于广大读
者接受,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他还喜欢提炼民间俗语
入诗,增添诗歌的神趣。《唐音癸签》引《阅耕余录》
说:“白太傅诗:‘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航活’,吴中
以水涨船动为船活,采入诗中,便成佳句。”龚颐正《芥
隐笔记》也说:“诗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
他、欺我、生憎、勿留、赢垂、温暾,皆乐天语。”
  白居易诗歌的创作风格,后世颇有訾议。有人说他
“俗”,说他“浅”,甚至说他“力□而气孱”(司空
图《与王驾评诗书》),这些批评看到了白居易的一部
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矜耀富贵,吟弄风情,存在着格调低下的庸俗的
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诗源辩体》
引王世贞语),“其中颓唐俚俗十居六、七”(叶燮《原
诗》)。在艺术上他也有相当数量的诗篇,意太详,语太
露,缺少蕴藉含蓄的韵味和抑扬顿挫的气势。但他的成
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薛雪
《一瓢诗话》),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蕴含深远的思
想情趣,有力地显示着白诗通俗化、大众化的重要成就。
所以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称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
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内容的深刻和风格的平易,使白居易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社会
上流传特别广。他在世时,他的诗歌已广泛传诵,“禁
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
不道,至于缮写模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
处处皆是”(元稹《元氏长庆集序》)。他与元稹两人
唱和的所谓“元和体”,“自衣冠士子,闾阎下俚,至
悉传讽之”(《旧唐书·元稹传》)。白居易的名声远
播国外。当时有朝鲜商人来求索白诗,带回去卖给该国
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苏州南禅寺抄得
一部白集带回国,后陆续有人抄回,至今日本保存有相
当于宋、元时的三种抄本各一卷,视为国宝。
宋代刻本《白氏文集》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晚唐的皮日
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宋代的王禹□、
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
宪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诗风的启
示。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
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朴的
《梧桐雨》、洪□的《长生殿》,《琵琶行》演变为马
致远的《青衫泪》、蒋士铨的《四弦秋》等。白诗的词
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诗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写得也很有特色。他虽然
不属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团体,却以其创作的实践,推
动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
有意识地追踪贾谊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决
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盗贼》等,不仅内容切
实,见解精辟,而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语言明快,词
气谠直,是议论文中的杰作。《为人上宰相书》和一系
列论政事的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开启了北宋王安
石上书言事的先声。《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
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而象《草堂记》、《冷泉
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写景状物,旨
趣隽永,又是优美的杂记小品。白居易还积极参与了新
兴文艺样式──曲子词的写作。他的《忆江南》、《浪
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的
发展开拓了道路。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
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
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于庐
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
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
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
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1955
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
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
印出版),分前、后集,内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
初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
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
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
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
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
  研究资料方面,新、旧《唐书》有白居易的本传,陈
振孙、汪立名均撰有年谱。近人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
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长庆集伪文》,对白居易的诗文
多所考订。今人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
居易年谱》。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所编《古典文
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关
评论资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树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
是研究白居易的较重要的参考书藉。

 

 

 

相关人物

杜牧  杜甫  温庭筠  温如  李世民  李渊  李绩  贺知章  韩愈  李白  李昭道  柳宗元  

相关文章

问刘十九    古诗两首课文研讨   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赏析   忆江南   悲天悯人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简析   《琵琶行》鉴赏   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由《钱塘湖春行》看一种新的诗歌赏析法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的诗   宦海中隐——浅论白居易的困惑和突围   诗歌赏析---《观刈麦》《使至塞上》   《忆江南》赏析   温暖从哪里来——白居易《问刘十九》赏读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   白居易的诗   相和歌辞·乌夜啼(白居易)   【相和歌辞·采莲曲】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   《琵琶行》课堂实录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