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五、作业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6题。

板书:

三味书屋

奔走于……之间 (生活艰难)

早默默 刻(决心改正)

深深 刻(时时提醒)

争分夺秒 一生奋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你去那里干什么? 问题即出,孩子们可能会回答:“我去过北京,是去天安门玩。”“我去过山东,是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奶奶。”在学生说到兴起时,老师及时总结: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己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谈话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旅行”。)

  2、学习“旅”字。 “旅”是本课会写字,老师板书“旅行”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并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语:“西方人横卧,下穿半截衣”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补充完整课题。读一读后质疑:读完课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的。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兴趣,这时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试着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反馈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读有所获的快乐)

  3、 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4 、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初读环节不能忘记生字的任务。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5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 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 、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C、 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感知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设计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故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师引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由易到难,读书与说话训练得到有机统一,突破了第一课时的难点。)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是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写。 (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 设计为两项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帮助别人。

  3 、了解反刍现象。

  4 、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重点 :通过深入理解青头的话体会青头是怎么鼓励和帮助青头的。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文章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二、细读感悟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红头:牛嘴里 牛肚里 ( 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在牛肚子里旅行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