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好,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写“飘落”这两个字,(边板书便指导)你看雨点儿从天上飘落下来,斜斜的(画雨点,板书“飘落”二字)。看看“飘”字的右边是什么字?。
生:(有学生小声说:“风”字)
师:对,“飘”的右边是“风”字,那么雨点儿的飘落跟什么有关?
生:风!
师;看,风吹起来了,我们伴着风再读读这句话。“数不清的——”预备——
生;齐读
师:(对大屏幕有感情地描述)雨点儿飘呀飘,一边飘落还一边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要去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读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听清楚要求:先自己小声读两次,然后跟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读得对,读得好听。
3、学习课文。
师:你们听,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话呢!
生听课文相关段落的对话。
师:你听见了吗,他们谁在问?谁在回答?
生: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回答。
师:大雨点儿是怎么问的呀?
生:你要到哪里去?
师:谁来读读大雨点的话?
生读。
师:谁来问问小雨点儿?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问问小雨点儿?
生齐读。
师:小雨点儿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读: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师:“方”和“地”在一起时要读轻声。
生读。
师:小雨点儿,你要去什么地方?
生: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师:小雨点儿,你要去的地方有什么?
师:有花有草多美呀!再来读读。
生读。齐读。
师:这就是小雨点儿的“回答”。
生读:“回答”。
师:你会回答吗?
师随意点名: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XX
师:你真的会回答。
师又随意指名回答类似的问题。
【问和答有着不同的句式,也有着不同的语气,但是,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只能通过不断的朗读来体会其中的要领。教师的设计正考虑了孩子的这一特点,在不经意的问答之中,孩子们学会了问,学会了答。】
师:小雨点儿不但会回答,它还有一个本领呢!它还会回答呢!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么问的?
生:“你呢?”
师:它想问什么?
生:你要到哪里去?
生再次读句子。
师:你知道大雨点儿要去哪儿吗?
出示:“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师:小雨点儿还不知道呢,谁愿意去告诉它?
生读。师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
【读得很充分,各种形式的读变换使用,使学生不觉得朗读的枯燥,这正是朗读指导的成功之处。】
师:读了他们的话,我们知道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很美!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师:你想对大雨点儿说什么?
生:你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
2.认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理解“回答”。
(5)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大雨点、小雨点、花草的句子。中间加以评价
师:刚才你们听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的话,有什么
生: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
生:大雨点问小雨点要到哪儿?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也问大雨点,大雨点儿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师:小雨点要到哪儿?谁能读清楚?
生: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师:有花有草的地方什么样,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有花有草的图。
师:小雨点儿,你为什么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生:我喜欢有花有草的地方。
生:我想让小花小草喝点水。
生:有花有草的地方不需要太多的水,所以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师:大雨儿要去哪呢,谁能把它读清楚?
生:我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什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没有花没有草的图片,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着很难受,那里太干了。
师:大雨点儿,你们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生:因为大地太干了,需要很多的水。
生:因为想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花和草。
你看大雨点来了(黑板画雨点)
(指黑板空白处)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怎么办呢?
生:小草还没有长出来。
师:想个办法吧!
生:请雨点儿去浇水!
生:用大雨点浇水,小雨点浇水不行。
师:(有感情地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你看这里(在黑板空白处一边画小草一边读句子),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花,长出了草。快来帮忙画花!
老师带大家到田野去侃侃
课件演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到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以后,那里发生变化的动画景象,然后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眼前的景色你喜欢吗?你想怎么读这段话,自己试着读读。
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像,模仿句子说说雨过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