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索溪峪的“野” >> 正文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冯育敏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今天老师采访一下,除了刚才说过的地方,你还去过哪些地方?

  生:青岛。

  生:西藏。

  生:云南。……

  师:哎呀,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你们相信吗?

  生显出疑惑的神情。

  师:我给你们说说,我去过很多地方,北方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南国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还有迷人的张家界。水上城市威尼斯我也去过,……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

  生:坐飞机。(笑声)

  生:看书(小声)。

  师:你大声一点。

  生:老师是通过读书去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生笑)

  师:哈,你真会猜!老师是通过读书去领略的。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再说有了时间也没有那么多钱呀。不过文章写得好,我们书读得好了,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叫什么?

  生:身临其境。

  师:想知道吗?这叫──“神游”。(板书)

  评析:这种和学生交流的方式,打破了让学生描述游览的景色的常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暗含一种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要投入的读书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跟随文章的作者去“神游”──索溪峪,认真观察老师写字。

  师:看“索”字,上面“十”字小,下面是“撇折、撇折、点”,再下面是“小”,这个“小”可不要写得小了。“溪”字注意“爪”字头,下面是“撇折、撇折、点”,再下面是个“大”字不是“小”字。

  师:“峪”字怎么写呢?

  生(齐):“山”“谷”。

  师:真聪明。原来“山谷”就是“峪”。

  师:“索溪峪”是什么意思?

  生:张家界的一个景点。

  生:那里有山。

  师:有山就有山谷,不错。

  生:小溪流过的山谷。

  师:是什么溪?

  生(齐):索溪。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索溪。

  生:从课文中知道的。

  生:五年级时学过《迷人的张家界》。

  生:我课前查阅了有关张家界主要景点的资料。

  师:真聪明!同学们学习的渠道可真多。

  师:索溪峪呢?

  生(齐):索溪流过的“山谷”。

  师:好了,写完了,齐读课题。

  生(齐):没完。

  师:还有什么?

  生(齐):还有一个“野”字。

  师:加上“野”字。好,齐读课题。

  生:还不对,还有“引号”。

  师:噢,还有引号,“野”字上为什么要加引号?

  生:我觉得是,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既然是“着重”的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评析:重视书写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峪”的构字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用选择的方式渗透引号的用法,并且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既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规律,有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师: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神游了?

  师:好的,不过每次旅游我们都要做准备工作,我们现在做一下热身运动怎么样?神游的时候最怕碰障碍了,我觉得文中的生字词是障碍,我看看同学们把这些障碍都搬开了吗?   (学生自有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些小石子都踢开了,看这些大石块能不能搬开。(指名读、齐读)

  师:我把最难读的放在了后面。(学生自由读,齐读)

  师:看来我准备的更难的,同学们也读好了,我非常佩服你们!

  评析:用检查预习的情况。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并且比较难读,在这里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师:这些词放在课文中你们会读吗?能不能知道它们的意思呢?两层意思,同学们听明白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读书情况。)

  师:读完了,同学们能接受老师的检查了吗?

  生(齐):能。

  师:谁读第一自然段?

  师:谁读第二自然段?

  (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你能不能理解呢?老师刚才看到你们课下都预习了课文,词语的解释也写在课本上了,这种习惯很好。老师今天不让你们说查到的意思。老师要跟大家做一个猜词游戏。我出示图片,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是哪一个词?

  师:哪个词?

  生:千峰万仞。

  生:拔地而起。

  生:绵亘蜿蜒。

  师:你们同意哪一个?

  生:千峰万仞。

  师:为什么?

  生:因为很多山都在一起,隐隐约约的,所以是千峰万仞。

  生:我觉得是直插云天。

  师: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是几座山峰很高的立在那里,就像到了天上一样。

  师: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生(齐):绵亘蜿蜒。

  师:解释一下。

  生:连绵不绝,一座山连着一座山。

  师:绵亘蜿蜒就是这个意思──一座山连着一座山,连绵不断。

  师继续出示图片。

  生:一峰独秀。

  生:亭亭玉立。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好。

  (出示图片。)

  生:千峰万仞。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很多山。

  生:因为有很多峰。

  师:主要是峰,还是山?

  生(齐):峰。

  师:所以是千峰万仞。

  师:大家表现不错,这么多次都猜对了。

  评析:用根据图片猜词语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并且吸引学生,渗透了一种词语理解的方法,这种理解建立在形象和抽象的结合点上。教师让学生说出猜词的理由,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人生体验及时得到验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创造了很好的氛围。

  师:现在我们可以神游了吗?

  生(齐):可以了。

  师:我们还不知道游什么呢。谁来做个向导,告诉大家应该游什么?免得到时候迷路啊!快速读课文。

  (学生回答。师板书 : 山、水、动物、人。)

  评析:运用浏览的方式理清课文的思路,是在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师:有了向导,现在我们可以神游了?

  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图片)。

  师:游得怎么样?

  生(齐):好!

  评析: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把握了时机。学生读课文时头脑中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形象,这时候让他们欣赏图片,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更清晰,使“神游”变成可能。

  师:看图片还不是真正的神游,真正的“神游”必须到文章的语言中去,下面我建议: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在自己的头脑中想像各种情景,把心放到文章的每一句话中去,看能不能神游索溪峪?(学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游完了,能不能告诉大家你都游了哪里?

  生:百丈峡,那里雄伟壮观。

  生:一线天,那里很狭窄,只能容一个通过。

  师:真了不起,课文中只用了三个字,你们却看到了那么多,真是神游!

  师:还游别的地方了吗?

  生:我有了野生动物园,那里的猴子热情、调皮。

  师:只是猴子吗?

  生:还有其他野生动物。

  师:还有吗?

  生:索溪,水非常清澈。

  生:山,是一种惊险的美,很漂亮!

  师:还有谁?

  生:游人。

  师:游人也是一种风景,刚才我说有的同学在“游”我,我们在看别人,别人也在欣赏我们。

  师:山水是一种怎样的美?

  生:磅礴的美。

  生:野性的美。

  生:随心所欲的美。

  生:惊险的美。

  师:归根结底是一种怎样的美?

  生(齐):自然的美。

  师:动物和人呢?

  生(齐):野性的美。

  师:也是一种自然的美。

  评析:充分注意学生的读书感悟,始终把引导学生读书作为重点内容来处理。读书以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注重学生个性化解读与课文表达的思想的一致。

  师:老师本来想和你们一起游,可是还有任务没完成,没有兴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老师完成任务。

  生(齐):想。

  师:我先谢谢同学们。

  课件出示:       1、风光片《索溪峪的山》配音。

  2、以索溪水的语气做自我介绍,告诉游人索溪水是什么样的。

  3、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演,你的任务是以“索溪峪的动物与人”为主题,拍一部影片。制定你的拍摄计划。     师:看清要求了吧,下面自由组合,选择任务。(学生自由组合)

  师:配音组站到前面来,“水的自述”组站到旁边。怎么,那么多同学坐着不动呢?噢,我知道了,你们都想做导演。做导演可不容易,导演太多了,组成两个组。每个组快速选出一名组长。(学生选组长)

  师:组长选出来了,同学们听清老师的建议:一、要明确你们的任务是什么。二、想一想,重点研究课文的哪一部分,可以让你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三、可以使用你们课下搜集的资料。一定要体现你们的想像力,发挥你们的创造性。

  (配音小组到老师使用的电脑前,小组长指挥,看电脑上的面配音。“水的自述”小组活动,导演小组活动,教师指导,参与小组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无法展示同学们的成果了,下节课我们来展示。大家如果没有做完,课下可以继续做,也可以相互交流。

  评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设计应该是一个典范。因为题目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兴趣使合作更有实效,完成任务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指导他们的工作。学生活动时间充分,小组分工明确,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新课文,并且是阅读课文,但是执教者并没有按阅读课文来处理,看来是觉得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美,内涵很深,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吧!这就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纵观本课的实录,感觉老师教得非常轻松,老师并没有讲什么美,也没有用微言大义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我想所有的学生都会有很深刻的感受,并且这种感觉是源自内心的,是令学生难忘的。之所以能够这样,我觉得是教师处理好了几个问题。

  第一,语文究竟怎样学的问题。言语作为一个承载物,必然承载很多意蕴,然而这种意蕴不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完全可以传递。需要学生非常投入的去学习,就像教师说得“神游“一样,学生必须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而这种沟通的主要途径就是读。教师设计了几次读,每一次都有目的、有反馈,并且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朗读整体感知,接读检查效果,浏览理清层次,默读充分感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还是提议让学生去研究课文。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两课时中教师始终尊重学生的感受,不管是“猜词”,还是“我来创造”,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从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也可以看出来,教师先让汇报小组说创意,然后汇报,汇报以后让他们自己找人评价,等其他学生评价完了,再让汇报小组评价自己。教师很多地方都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说得不好的地方也能及时引导。教师把学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

  第三,充分体现了三个维度。教师重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在读书中理解课文。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评价自己,评价他人,让学生和山水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体验,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和语文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和学习的伙伴产生共鸣。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就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情境。教师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表述的世界,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溪峪的“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