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 海明威[美](上海译文出版社) 及《海明威传》 詹志和编著(辽海出版社) 一、海明威简介 欧奈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当新闻记者,不久开往意大利战场当救护车驾驶员。他在意大利身受重伤时年纪只有十八岁。 战后回美国由于对美国现实的不满,便以驻外使者的身份去了欧洲,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当时巴黎有一批美国青年称为"迷惘一代",对一战深恶痛绝,但又找不到出路,陷入了一个声色享乐的泥坑,海明威的《太阳照旧升起》反映了迷惘一代的悲观失望。《永别了,武器》叙述美国青年享利轻信了资产阶级的宣传,怀着"拯救世界民主"的信念去参军,结果发现这是一场非正义屠杀,一点没有什么"神圣"和"光荣"的地方,最终逃离军队的故事。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法西斯的内战,海明威以记者的身份来到西班牙,战后发表了《丧钟为你而鸣》。全书以主人公乔丹为完成炸桥和断后的任务单独留下来,准备牺牲结束。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作品发表两年后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海明威因久病不愈自杀身亡。 二、《老人与海》简介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写一个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后来捕到一条大鱼,返航途中一路和鲨鱼搏斗,结果这条鱼还是被鲨鱼吃掉,只剩下一副鱼骨架的故事。 三、《老人与海》佳段摘抄 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伟大的事件,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如今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他就这么醒过来,望望敝开的门外边的月亮,摊开长裤穿上。他在窝棚外撒了尿,然后顺着大路走去叫醒孩子。他被清晨的寒风吹得直哆嗦。但他知道哆嗦了一阵后会感到暖和,要不了多外就要去划船了。 "可是人不是生来就要给人家打败的",他说。"人尽可被毁灭,可是不会肯吃败仗的。"他想。 老头儿把咖啡接过去一口喝掉。 "它们把我给打败啦,曼诺林,"他说,"它们直的打败了我"。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并没有打败你。" "是的,真的没有,可是后来鲨鱼打败了我"。 四、读《老人与海》与海明威有感 海明威是狮子座,一个天生就富有传奇色彩的星座。在20世纪群星璀璨的欧美文坛上,他是一颗令人目眩的亮星。奥地利的卡夫卡与他各处两极,卡夫卡是"弱的天才"而海明威败不愧于"强的歌者"的光荣称号。 1918年7月意大利米兰附近的一个战地救护所是来了一个还不到19岁的青年——一个身中230块弹片的"筛子式"伤员,接受了13次没有麻醉药的手术后他奇迹般地活过来,带着一个白金做的膝盖带回到了美国这就是海明威。 海明威一生遭受的肉体创伤和精神创伤是令常人难以想像的,但他坚信一个人生来不是给打败的;人在压力之下应该显示出人的勇气和尊严;人生就是一个拳击场,而拳击教会了海明威绝不能躺下不动。 十年后,海明威崛起于欧美文坛世界上一批熠熠生辉的经典文作:《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失中为谁而鸣》......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他是一位文坛大师,更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不论从何角度来评价海明威,他都是一位王者,因为他拥有王者的气度和风范。 他摆过拳击擂台,迎战曾获得过冠军的英用重量级职业拳击手,两人打了个平手。他在加勤比海钓到过750磅重的鲨鱼,几乎创造了当时用钓钩钓鲨鱼的世界纪录。他曾在非洲高原上追猎狮子,豹子和野牛,在无比惊险的场面中击毙了当地猎人平生所见的最大的豹子。他也曾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上把一头1吨重的牛扳倒在地。他追求无拘无束的、充满力与美的,能把创造与享受融为一体的生活,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自我极险的超越和挑战,他的内心深外又有一脉潜流从不游离正义、和平与进步的世界文明大潮。 海明威最早揭露墨索里尼的野心家而且的记者,其实当时墨索里尼还被许多人奉为意大利的救。他一边钓鱼一边准确地预言了二战爆发的时间,唤起了人们密切关注时局的发展。他是最早到中国采访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美国记者之一。蒋介石、宋美龄与他会晤长谈,周恩来与他秘密会见。他作为战地记者跟随巴顿将军麾下的英雄团从诺曼底登陆一直打到德国本土,甚至希望能迎面碰上希特勒,一拳把这个法西斯头子打倒在地。 出生于狮子座下的海明威一生轰轰烈烈。 他有一颗金子般高贵的心,文而富有同性......好莱坞影后英格丽·褒曼说:"海明威不仅是个人,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 海明威毕生怀抱着古典式英雄的追求。但无论怎样他仍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的现代人。1899年7月21日,他出身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园镇而1961年7月2日清晨,他用最心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勇敢还是怯懦? 7月2日,刚好是星期天,是上帝创世以后休息的日子。当清晨的第一缕明媚的阳光正透过窗纱时,枪声划破了旭日的宁静,海明威一生中打倒了无数头"狮子",然而最后一头竟是自己。他扣响的最后一枪震惊世界,文坛痛失巨匠,丧钟为海明威长鸣。他的保险箱里锁着四部长篇小说的手稿,这是他留给最后一位妻子玛丽的遗产,也是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见证。 他被安葬在他生前最喜欢的一个牧场里,墓地四周青山环绕,安藏仪式朴素而简单。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毁灭了每一个人,但到后来,在那毁灭的地方又有了许多健儿"。 这也许便是海明威看到的和期待的世界。 太阳总是要落下去的,但是明天—— 太阳照常开起!
《老人与海》是一部写陆地、海洋与天空的中篇小说,海明威在八周里完成了这部两万六千字的作品。直到后来出版也始终保持了初稿的原貌,几乎没有什么改动,一气呵成。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一辈能写出的最好作品。《老人与海》以简单的故事说的不仅仅是要对挑战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在一个钟头里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更准确的说只是一个小册子,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海明威能因它的主要成就而获得全世界作家写了几千万字也难望其项辈的诺贝尔文学奖。舍利曾说过《老人与海》是一部字字珠玑的不朽作品。尽管我没有读英文版本的能力,但我已能从它的中文译本中一窥它的魅力。(我一直认为看中文译本无法真正领略到原著的精华,而这次却很意外) 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它事物。"的确,从书中很多内证来看,海明威把诸多的内涵融入了这个简单的故事中。 《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此书的主题。从这里看这本书不是什么寓言而是一部现实主义加作。海明威忠于他一贯的写作方法,细致地描写人物行动,诸如出海前的准备工作,出海后如何下饵,鱼上钩后如何同他周旋等这些外在的事物表现出内在的涵义,这本书描写一人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而又没有把灵魂二字用大写的字母标出来,至死至终他没有提醒我们他在表现渔夫的精神,赞美渔夫面对挑战从不屈服的灵魂,他是让我们自己去读懂他,读懂如何生活和生存。 该玛诺林除了用同情和崇拜来使读者觉得老人伟大以外,还展示了《老人与海》的另一主题:回归。孩子带回了老人早已失去的青春,使他观了过去的自我。所以独自在海一与鲨鱼搏斗的三天里,老渔夫常念叨着:"但愿那孩子在这儿就好了。"每说一遍他就又多了一份勇气面对挑战。 海明威在诺贝尔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中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独寂的生涯。"所以,《老人与海》开端第一句便是:"他是个独自在海湾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这正是在制造一种份围,他要让自己在独寂中寻到内心的平静才有清醒的头脑去进行创作。就如张爱玲一人富居美国而传回大陆的《倾域之恋》闻名于世,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上竟还有人能写出如此纯美无 的完美文字。写作靠的是一种心情和人生境界,这就是为什么《老人与海》能在一个多月里完成却又为何如此完美。不必过多的精雕细琢,古语有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概就是此意吧!这就是为何我喜欢在日记本上随意涂抹而不喜欢就一个题目写下去的原因了。《老人与海》写出了一种心情。曾有人说由字可窥一人的性格。然而文章也是如此,《老人与海》写出了海明威的人格魅力,他壮志雄心,他的豁豪放和勇毅正如"英雄"中无名从一个"剑"字里一窥寒剑一生的精华:武功,性格。 海明威在他的《书面发言》中写到:"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面对永恒的东西每一天......"我想海明威是永恒的,他才能写出如此不同凡响的《老人与海》,最后引因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在一九八四年发表的《现代小说》一书中关于《老人与海》的一段话作为我对《老人与海》的感受。 "这个朴素的故事充满了并非故事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 这个看法似乎并不言过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