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老人与海 >> 正文

 

一篇短小的杰作──读《老人与海》

一篇短小的杰作   ──读《老人与海》   董衡巽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生于伊利诺伊州的橡树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到过中国采访抗日战争的情况。这些活动,他大都是作为记者身份参加的,写过许多通讯报道。他爱好拳击、捕鱼、打猎、看斗牛。他喜欢渲染自己的业绩,所以外界认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作为小说家,他写过不少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四部:《太阳照常升起》(1926)、《永别了,武器》(即《战地春梦》,1929)、《丧钟为谁而鸣》(即《战地钟声》,1940)和《老人与海》(1952)。

  他写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多数以反战、厌战为主题,如《太阳照常升起》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因为它传达了年青的一代经过一次大战之后的访惶、迷惘心态。传统的中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理想被这次大战砸得粉碎,精神大厦倒塌了,而新的道德标准又无处可找,于是他们陷于失望、悲哀的境地。表面上他们独来独往,观光、旅游,出入于酒吧,可是内心肝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地方是他们的归宿。

  经过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和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明威克服了早期的迷惘心情,作品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他笔下的人物也坚强起来。他们面临生命危险,却坚定不移地对抗命运和种种异己的敌对势力。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他的“硬汉子精神”。

  海明威以文笔简洁、明快著称。他大刀阔斧地削去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不用或少用形容词,写短句,爱用日常语言,净化了文学语言,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海明威风格”。这种风格尤其表现在他的短篇小说里。他写的对话简练到了极点,有人甚至称之为“电报式文体”。海明威的文风不仅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也为净化现代英语作出了贡献。

  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后期作品,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平时帮他忙的男孩也不跟他出海了,孩子的父母说这老头儿“倒了血霉”。所以,第八十五天老人独启一人出海打鱼。这一次,他运气来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上了钩,那条鱼把老人和他的船拖到远处的海面上。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老人终于捕到了这条大鱼,把它绑在船边上,但是在返回哈瓦那的半道上,鲨鱼来了,它们咬掉马林鱼的鱼肉,虽然老人用尽各种办法击退鲨鱼,可是鲨鱼来了一批又一批,把鱼肉吃个精光,等老人进港返回陆地的时候,那条鱼只剩下“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

  小说里写的那个故事在实际生活里发生过。16年前,海明威写过一篇通讯,其中写道:

  又有一次一个老人独自在卡瓦尼亚斯港口外驾着一船打鱼。他捕到一条大马林鱼,那条鱼拽着沉重的钓丝把小船拖到远处的海上。两天以后,渔民们在往东方向六十英里处找到了这个老人,马林鱼的头部和上半身绑在船边上。剩下的鱼肉还不到一半……渔民们找到他的时候,老人正在船上哭,他丢了鱼都气疯了,而鲨鱼还在船的周围打转。

  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基本框架是一样的,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光靠一个简单的故事写不成小说。海明威动用景色描绘、人物回忆和内心独白、精确的细节描写、紧张的气氛等艺术手段精心地虚构成一部艺术作品。

  我们不会写小说的人也可以想象,一部小说只有一个人物是很难写的。有两个以上的人物可写他们不同的性格,写由于性格差异构成的情节,至少可以写对话,但只有一个人物怎么写呢?

  海明威先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人物的心情:

  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的小山。海水此刻呈深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他仔细俯视海水,只见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这时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

  他眼下已看不见海岸的那一道绿色了,只看得见那些青山的仿佛积着白雪的山峰,以及山峰上空像是高耸的雪山般的云块。海水颜色深极了,阳光在海水中幻成彩虹七色。那数不清的斑斑点点的浮游生物,由于此刻太阳上升到头顶上空,都看不见了,眼下老人看得见的仅仅是蓝色海水深处幻成的巨大的七色光带……

  这是老人出海时的景色。这景致五颜六色,都是暖和的色调,反映老人刚出海时的愉快心情,说明老人的自信心:“八十五是个吉利的数目。”

  等到马林鱼上钩以后,老人同它周旋、随着它漂向远海,那条鱼渐渐地从敌手变成对手,又从对手变成伙伴。老人不再感到孤独:

  “鱼啊,我跟你奉陪到死。”

  “鱼啊,我爱你,非常尊敬你。不过今天无论如何要把你杀死。”

  “那鱼还是老样子,一点儿也没变。”

  “它能熬夜,我也能。”

  “这条鱼也是我的朋友,我从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鱼。”

  “它越来越累了,要不就是在休息。”

  “可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

  这是一幅和谐的面:大鱼拖着小船漂游,人、鱼、船倘徉在海上,亲密无间。作者文通过回忆,内心独白,加上同大鱼的“对话”突破了孤独的主人公在大海里捕鱼的单调场面。但鲨鱼袭来时,小说的基调就变了:

  鲨鱼的头露出在水面上,背部正在出水,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对他用鱼又朝下扎进鲨鱼的脑袋……

  他一看见鲨鱼,就从船舷上探出身子,一桨朝它戳去。

  接着来的鲨鱼是条单独的铲鼻鲨……老人让它咬住了鱼,然后把桨上绑着的刀子扎进它的脑子。但鲨鱼朝后猛地一扭,打了个滚,刀刃啪地一声断了。

  这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鲨鱼来了一拨又一拨,不是老人一人所能阻挡的。他虽然“明白他如今终于给打垮了,没法补救了”,但是他的拼搏过程是惨烈的,悲壮的。经过一场斗争,老人失败了,回到岸上,小说又从悲壮激烈的基调变成宁静:“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老人与海》成书之前,先在《生活》杂志上全文发表,销路非常之好,该期杂志在48小时之内竟卖出五百万份,可见其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小说还获得美国当年度的普利策奖。

  《老人与海》的主题是什么呢?不会简简单单地写捕鱼吧?这个问题到了学者和批评家手里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说,这是写基督的受难,老人像基督一样,历尽苦难,以殉难精神教育世人,小说文体简洁、朴质,像《圣经》一样;也有人说,作者是用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命运观来说明现代人的生活,老人犯了出海太远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并不是他有意要犯的,这是悲剧性的命运;还有人说,小说象征作家的处境:老人是作家,大鱼是他的作品,而鲨鱼是批评家,任何作品让批评家一批就完蛋,作这样解释的人根据的是海明威一向讨厌批评家。

  总之,学者们认为,这个捕鱼故事有它的象征意味。但是海明威自己不承认,他说“没有什么象征主义。海就是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不好也不坏。人家说的象征主义全是胡扯。”他很同意艺术史家伯·贝瑞孙对《老人与海》的解释和评价。贝瑞孙说:“《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乐曲,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出自荷马的手笔;行文像荷马史诗一样平静,令人佩服。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部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海明威笔下的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也就是说,不是浪漫主义的,而平平实实地写,按大海的原貌写,但这部小说艺术抽象的程度很高,读者完全可以作种种不同的解释,体味其中的“象征和寓言的意味”。

  所谓艺术抽象的程度高,是指高度的艺术概括。这一点,作者是有意这么做的。1958年,海明威在接受一次记者采访时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长达一千多页,把村里每个人都写进去,包括他们如何谋生、怎么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但“我想学着另辟途径”,“把一切不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东西删去”,“这件事做起来很难,我一直十分努力在做”。这就是海明威总结创作的“冰山原理”:“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作。冰山露出水面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藏在水面下的。你删去你所了解的任何东西,这只会加厚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

  那么,《老人与海》这座冰山“不露出水面的部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不能离开海明威一贯的创作主题孤立地去猜测。从20年代末以来,海明威塑造了不少“硬汉子”形象,如短篇小说骰有被斗败的人》《五万元》等,这些人物形象面临强大的对手,明知必然失败,也要勇敢地拼搏,连死都不怕。这种勇敢拼搏的精神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化为反对法西斯主义的责任感,主人公面临死亡,坚守岗位,勇敢杀敌。《老人与海》在淡化背景、去掉一切时空限制下突出“硬汉子”精神,是海明威式的英雄主义的赞歌。这个寓言式的故事告诉我们,个人在同外界强大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这外界势力可能是战争,可能是黑社会,也可能是自然界不可阻挡的异己力量,例如鲨鱼,但是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些势力,不能认输,即使失败了,也要保持优胜者的风度。老渔夫在同鲨鱼拼杀时,有这么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现在成了名言,经常被人引用,成了发扬英勇奋斗精神的座右铭。

  《老人与海》篇幅不长,原文两万多字,译成汉语也不过五万多字,只能算是中篇小说,但是艺术含量很高,可以说是海明威的压轴之作。美国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说:“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另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福克纳也说:“这是他最精彩的作品。时间会显示出这是我们当中(我指的是我和我的同时代人)任何一个人所能写出的最精彩的中短篇作品。”

  福克纳说得不错,《老人与海》出版近50年了,但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国仍拥有大量读者,包括中国在内。它已经成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对一般读者来说,他们并不是海明威专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经验去理解这部作品,正如海明威所说:“我写作是为了我自己的愉快,至于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因此,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读者参考。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老人与海,海明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一篇短小的杰作──读《老人与海》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见狮子──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的震撼力
    经历就是财富──读《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电子教材
    《老人与海》教学建议
    《老人与海》赏析
    生命的大海──海明威《老人与海》导…
    《老人与海》为何长销
    理想·硬汉──读《老人与海》后感
    真实的坦然──有感于《老人与海》
    读《老人与海》
    读懂《老人与海》
    读《老人与海》有感
    大师的教诲,擦亮我们的双眼──评海…
    《老人与海》内容提要
    《老人与海》读后感
    解读《老人与海》的象征蕴义
    《老人与海》缩写
    他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
    难忘海明威
    海明威是硬汉还是懦夫?
    硬汉海明威
    三读《老人与海》
    谈谈《老人与海》中的死亡变形
    《老人与海》学习提示
    《老人与海》象征因素探究
    《老人与海》:海明威无意识欲望的表…
    关于《老人与海》
    小议《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分析
    永不屈服的硬汉子──《老人与海》导…
    拜访海明威笔下的“老人”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问题探究
    《老人与海》重难点讲解
    《老人与海》疑难解析
    《老人与海》课文分析
    《老人与海》人物描写
    《老人与海》写作特色
    《老人与海》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结构分析
    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形似字辨析
    《老人与海》多音字辨析
    《老人与海》生字注音
    《老人与海》主题思想
    名著梗概:《老人与海》
    【世界名著】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词语解释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海明威.《老人与海》简介与故事梗概
    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写作特点
    文章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
    老人与海·难忘海明威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英对照PDF)
    老人与海海明威简介
    让不和谐奏出美丽音符──谈《老人与…
    不落的太阳──读《老人与海》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