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图文]望洞庭教学设计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 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 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望洞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望洞庭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