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
                         刘禹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想当初刘禹锡写这首《望洞庭》单纯只是为了赞美这美丽的洞庭山水吧!而我却想了许久,结合了现在,进行了以下几种演绎。

  美丽的湖水和月光交相辉映——工厂排污!

  美好的水绝妙地配上美好的月,怎能不使人沉醉。然而来了一个大老板,不管水月,不顾反对,建立了排污水工厂。水黑了,月暗了,人类的夜晚一片漆黑。

  无风的湖面如同未磨的镜子——违规垂钓!

  水气飘渺的湖面好似仙境一般,可就是有人不会欣赏,一根根鱼竿横在水面之上,搅开了迷蒙的水雾;一只只鱼钩抛出去,打破了未磨的镜面。仙境从此刻消隐,没有了踪迹。

  如般的青山——滥伐滥挖!

  碧山苍翠,绿树成荫,吸引了不少的纳凉者。有人偏偏不怕热,把绿树山变成了黄土山,这一批走了,那一批来。一个戴眼镜的人说:“这有矿!”于是黄土山又变成了千疮百孔的无用山。

  自然的野生动物——吃!

  “哇!这里的青螺好大呀!”大青螺惊恐地蜷缩在湖底,突然被一张大网网了出来,或水煮,或酒泡,或爆炒,最终被盛放在了白银盘里。围坐在白银盘周围的人们边吃边叫好,自然界妈妈则默默地留下了泪水。

  上面的文字或许扫了读者的兴,我只是希望这篇短文能使那些过度破坏环境的人收手,不要使这美好的一切如梦幻一般消失。

《望洞庭》教案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面才“两相和”呢?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望洞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望洞庭》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