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参照“重点和难点”中分析的本课基本脉络和相应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对本课形成总体的认识。
反思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反思
1.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整堂课紧紧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展开,
教学中以《史记》和《宋书》所描述的江南两种绝然不同的情况,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寻找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从而引出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等内容,并进一步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及影响,这样使得松散的学习内容连成一体,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得难点有效分解。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2.成功运用史料教学。
本堂课引用了《史记》和《宋书》中的两则材料,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历史的情景中感受历史,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扎扎实实做学问和实事求是看问题的态度。
3.“问题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是本堂课的又一特点。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课堂上通过对江南地区在西汉和南朝时变化的比较,得出结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进一步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从而使得探究这些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课堂上问题的探究与深入应给与充分地预设,从而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生成能从容应对,引导到位。
4.课堂上注意运用图、表进行教学。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优势,教师应注意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制作朝代更替示意图、学生完成淝水之战简表和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较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5.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在本堂课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为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些建议,并建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与“八姓入闽”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