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盛唐过后,我国古典诗歌及律诗的艺术水平亦过了其顶峰时期,后世之诗人无论怎样努力,尽管有少数诗人的诗歌艺术水平极高,但是,总体而言,诗坛上再也没有出现与盛唐并立的艺术高峰。经过几代诗人的探索,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词,因词是诗歌的变体,有许多人称这种新型诗体为“诗余”。温庭筠就是进行过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作家之一。温庭筠的词作内容以闺情为主,后人把写闺情的词人统称为“花间派”,温庭筠则是“花间派”鼻祖;风格婉约香艳,后人把写作绮艳香软词作的词人统称为婉约派。与后世以苏、辛为代表的内容大气磅礴、语言风格气贯长虹的宋人词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温词如此,原其因或许与温庭筠的人生经历有关。温庭筠生年难考,一般认为他生活于812年—870年间。才思敏捷,好刺权贵,故屡试不第。一生遭贬,郁郁不得志。或许是无情的政治磨掉了他的棱角,或许是他故意要隐藏自己的锋芒,或许是只有在如柳的女人面前才能一展被压弯了的腰肢,或许是另有所寄。
《望江南》是温庭筠的代表作,具有温词的典型性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全文不足30字,属小令。但是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景物变换频繁。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没有花间派的香艳,语言朴实,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年轻女子形象。
《词五首》包括两类:婉约派词——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豪放派词——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习时,我基于对学生的分析和诗词的发展做了如上调整。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之前学习过辛弃疾的《西江月》《清平乐 村居》、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晏殊的《浣溪沙》、李清照的《如梦令》、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已经有了一定的诗词语言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通过阅读注释,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但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很低,让他们切合实际地朗读出文章的情感也困难。鉴于此,在教授本文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教师或多媒体范读,教会学生准确朗读,通过朗读、品味、合作探究,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精炼的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解读文本。
2.结合文本的语言和意象解读文本。
3.品味文本语言,鉴赏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的语言和意象解读文本。
2. 教学难点:品味文本语言,鉴赏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朗诵《天净沙·秋思》。教师语:刚才多媒体朗读的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令我们震撼的是一副荒凉景,一腔思乡情。瑟瑟秋天,地上黄叶飘转,枯树上寒鸦嘶风,不堪负重的瘦马,驮着身心俱疲游子,踽踽而行于荒村古道,落日熔金,将他们的身影倒映在小桥下浅浅的溪水中。鸦有巢,人有家,可“我”的家在远方在天涯。漂泊在外的游子,撕心裂肺地思念家乡。同学们可曾知道,有一位词人描写过在家的人同样撕心裂肺地思念着、盼归着漂泊在外的游子。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作家、学习这篇作品。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听清字音、重音、节奏、停顿
2.学生借助工具书正音 倚yǐ 蘋pin
三.再读文本,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写的意象是什么?
2.写景的顺序和角度。
3.全词分几层?
预设学生行为:
1.江楼 夕阳 江水 蘋草 沙洲
2.时间顺序 从盼归女人的视角来写
3.分三层:第一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写盼归女人早晨起床梳洗完毕后,就在楼上凭栏远眺;第二层:“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她从清晨到黄昏等待了一整天,看到了江水不断滔滔东去,也看到了数以千计的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所思念的人的归舟。第三层:“肠断白蘋洲”,盼归女人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沙洲”上,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4.反复默诵,发挥想象,勾画作者所描绘的景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