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成果摘中国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 孙自法) 在多年沉寂之后,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终于“开花结果”:材料领域的两项重大成果“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共享了二00四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也一举打破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尴尬局面。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八年攻关完成,该技术已获得九项国家发明专利,应用该技术生产的炭/炭复合材料已在国内大型民航飞机刹车片以及航天领域的火箭和导弹发动机上得到批量应用,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法之后第四个能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
该获奖项目成果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国防上更具意义,它打破了国外高技术封锁,确保实现中国数百架进口大型干线飞机炭/炭刹车材料国产化和国家航空战略安全,对军用飞机减重和提高战技性能将产生重大影响。该项目不仅开辟了中国高性能航空炭刹车制造新产业,而且对航天、化学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领衔的创新团队完成,利用该技术研制的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抗氧化烧蚀,克服了陶瓷的脆性,并且类似金属不会发生突发灾难性破坏。这种替代金属材料可解决目前航空航天器燃料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浪费的问题,能满足航空航天器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搭载和长寿命发展的需求。
这项获奖成果整体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将对中国先进武器装备的跨跃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在军民两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潜在市场每年约十亿元人民币。
国家科技奖励办官员称,二00四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数量均有显著增加,特别是材料领域产出两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重大成果,说明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都在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