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孩子自己的责任自己挑
|
责任感是项重要的品质,但如果对责任感作较为精细的分析,就会发现它的外延十分宽广。因为一个社会人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公路上的行人,商店里的顾客,工作单位的职工,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子女等等,对于不同的社会角色,都有社会的一般要求。如孝顺父母,穿越马路走横道线,为子女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等等。
就责任感的形成来说,它有几个要素:
1.知道自己在充当着什么角色。
2.知道社会对该角色的要求。
3.承认社会对角色的要求并有去实现的愿望。
4.在实施角色行为时感到愉快。
5.能自觉抑制与角色要求相悖的需要达到无冲突的地步。
其中1.2.属认知范畴,它们分别是“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3.4.则属情感方面的表现;5.属于意志或需要结构的改造。从个体的内部看,显然是认知、情感与需要结构的交织组成。
1.2.两点的教育主要依赖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来获得,也可利用从众心理及榜样作用来获得。例如:“你看,这才象个学生的样子。”“这样做才是一位好父亲。”就学生的习得渠道看,对于社会生活大众传媒如影视、小说、戏剧等起了很大作用。建议班主任能就社会角色的承当情况,结合实例组织学生漫谈或讨论(作者任班主任时,曾每二周利用午休时间作非正式讨论,教师事先告知内容,学生任意参加,或站或坐,勾肩搭背悉听尊便)。
对于3,主要通过学生的合群心理中喜欢被领袖或群体肯定来获得,也即主要从行为的间接动机(非针对行为本身的动机,而是对行为后果的追求)作为切入。
对于4,则基本上按情感培养的步骤进行。
在实施行为时,一开始总会有些不平衡,原因在于各种需要的冲突。它依赖意志培养方法(意志的起重机模型)和情感培养的方法;还依赖行为主义提出的三个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最终使习惯需要成为其构成成分。
前已提到,责任感的行为表现极为广泛,至少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千万不要把学生已经知道并已有实现意向的责任行为给替代了。例如小学生的家长往往代替孩子检查作业的正误,以至作业本上发现有错题时,孩子就说:“妈,都是你不好,你怎么没有替我查出来,害得我吃了‘×’。”在生活上也类似,例如有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还不会系鞋带,更不要说生活自理问题了。
作者以为,当孩子已有能力承当起某种责任,且这一责任是他的角色的主要责任,或这一责任对以后社会生活有重大作用的,必须认真地加以培养。例如关于学习的责任是学生的首要责任,例如生活自理将使他们在以后的家务劳动中能主动承担,从而减少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再如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这对将来妥善处理个人经济很有好处。如果可能,至初中时应该告知他的生活费,由家长与孩子共同管理。子女对家长的“孝顺”是我国社会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学龄期我们似乎只关心“听话”,并未安排他“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来奉献给父母,只是把这一行为的兑现寄托在渺茫的将来。
不一一例举这类属于责任的行为,但上述已可给我们以启迪。
责任感的培养,在小时候也许就只有这么一二件责任行为。它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一种“自己的责任要自己挑起来”的观念,这一观念的确立,将会对他们今后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有很大好处,至少是不造成观念上的冲突,且便于接受。所以,万勿以为小事而忽略。
“自己的责任自己挑”的另一方面是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在幼儿期孩子摔跤了,家长会拍打地板说:“地板真坏,它把宝宝给碰痛了”。我无法判断这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好处,但至少可以怀疑是否由此养成孩子把自己的责任转嫁他人或推向客观环境。至少是,当孩子已经表现出矫饰和已能分析环境的作用时(这在幼儿园时已十分明显了)必须十分重视教育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方法3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教孩子自己的责任自己挑,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怎样让孩子少写错别字 |
下一篇文章: 炼就孩子坚强的意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