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 巴林王国 (the Kingdom of Bahrain)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旗面由红、白两色构成,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约占旗面的1/5,右侧为红色,红、白相接处为锯齿状。
[国徽] 为盾形。盾面为竖立的国旗图案,上部为白色,下部为红色。盾徽周围以红白花冠装饰。
[独立日] 8月14日(1971年)
[国庆日] 12月16日
[政府] 本届政府1975年8月25日组成,后虽多次调整,但国防、财政、贸易、石油等要害部门大臣基本未动。2005年9月,内阁再次改组。现内阁主要成员:首相哈利法·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Khalifa Bin Salman Al-Khalifa)、副首相兼伊斯兰事务大臣阿卜杜拉·本·哈立德·阿勒哈利法(Abdulla bin Khalid Al-Khalifa)、负责内阁委员会事务副首相穆罕默德·本·穆巴拉克·阿勒哈利法(Mohammed Bin Mubarak Al-Khalifa)、副首相兼交通大臣阿里·本·哈利法·阿勒哈利法(Ali Bin Khalifa Al-Khalifa)、外交大臣哈立德·本·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Khalid Bin Ahmed Bin Mohammed Al-Khalifa)、内政大臣拉希德·本·阿卜杜拉·阿勒哈利法(Rashid Bin Abdullah Al-Khalifa)、国防大臣哈利法·本·艾哈迈德·阿勒哈利法(Khlifa Bin Ahmed Al-Khalifa)、财政大臣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Ahmed bin Mohammed Al-Khalifa)。
[军事] 巴林系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执行该委员会统一的防御政策。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实行志愿兵役制。武装部队总兵力11800人,其中陆军8500人,海军1000人,空军1500人,国民卫队等其他人员800人。巴林是美国第5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国家政要] 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 (Sheikh Hamad Bin Isa al-Khalifa) ,1999年3月任巴林国埃米尔,2002年2月改称国王。
[自然地理] 位于波斯湾中部的岛国,面积706.5平方公里。界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距沙特阿拉伯东海岸24公里,卡塔尔西海岸28公里。由巴林岛等36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最大的是巴林岛。诸岛地势低平,主岛地势由沿海向内地逐渐升高,最高点海拔135米。属热带沙漠气候。
[人口] 69万(2001年)。巴林人占人口总数的66%,其他为印度、巴勒斯坦、孟加拉国、伊朗、菲律宾和阿曼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占75%。
[首都] 麦纳麦(Manama),人口20. 9万(2002年)。
[简史] 公元前3000即建有城市。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到此。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巴士拉省的一部分。1507-1602年被葡萄牙人占领。1602-1782年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1783年赶走波斯人,宣布独立。1820年英国人入侵,强迫其签订波斯湾总和平条约。1880年和1892年英国又先后迫其签订政治、军事条约,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33年英国攫取了巴林石油开采权。1957年11月,英政府声明巴林是“英国保护下的独立酋长国”。1971年3月英国宣布,英同波斯湾诸酋长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在同年年底终止。1971年8月14日,巴林获得完全独立。2002年2月14日,巴林酋长国改国名为“巴林王国”,国家元首埃米儿改称为国王。
[政治] 巴林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国王)由哈利法家族世袭,执掌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经济] 巴林是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石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占政府收入和公共支出的一半以上。
[文化教育] 实行免费教育和普及9年一贯制的中等教育制度。教育宗旨是普及和完善教育种类,提高教学水平。巴林大学和阿拉伯海湾大学(由海湾合作委员会资助)分别于1978年和1987年建成开学。此外还有一所成人教育中心。巴林文盲率为4.9%,15至25岁青年受教育率达99%,为中东海湾地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
[新闻出版] 全国共有报纸13种,主要报纸有:《海湾日报》(英、阿文),《光明日报》(阿文),《巴林湾日报》(阿文),《海湾每周镜报》(英文),《天天报》(阿文),《海湾消息报》(英文)等。巴林广播电台1955年开始播音,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广播。有4个波段。巴林电视台共有3个频道,其中两个阿拉伯语频道,一个英语频道。
[外交] 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主张加强第三世界,特别是伊斯兰、阿拉伯和海湾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海湾事务。 [与中国关系] 1989年4月18日,巴林与中国建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