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安南
|
线上作战”。 为了缓解安南的压力,近3000名联合国工作人员集体签名支持安南。许多安南的“铁杆”支持者也对这位联合国秘书长的处境感到担忧。曾经在克林顿政府中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霍尔布鲁克是安南的崇拜者和亲密好友。他说:“诺贝尔奖已经变成具有讽刺意味的暗淡回忆,他面临著很大的危险,那些关心联合国的人将失去对他的支持。” 除了美国外,安理会其他4个常任理事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都已经明确表示对安南的支持。 2005年3月29日,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在纽约发表报告指出,“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腐败行为。这份长达90页的报告说,没有证据表明安南在1998年联合国将一项“石油换食品”计划合同给予瑞士公司科特克纳的过程中,施加了不正当的影响。科特克纳是因为出价最低而中标的。调查委员会注意到,根据联合国正常的政策和做法,联合国秘书长并不介入采购决策过程。报告还说,在对收集到的证据和证人的信誉进行评估后,调查委员会认为,尽管安南1998年知道他的儿子科乔受雇于利特克纳公司,但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合理地推断安南对科特克纳公司参加1998年联合国竞标一事知情。但报告对安南未能在1999年媒体披露出科乔和科特克纳的雇佣关系后,对这一关系可能导致的“利益冲突”进行彻底和独立的调查提出批评。报告说,如果这样的调查得以开展,科特克纳将不可能继续延续和联合国的合同。在上述报告公布后,安南立即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强调,正如他一直希望并坚信的那样,调查结果表明,他在“石油换食品”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过错”。在历经几多波折后,充分的证据表明安南是清白的,他安然度过了这次政治风波。 改革重任 安南在其办公室接受了中国驻联合国记者和纽约华文媒体的联合采访,就访华、伊拉克选举、苏丹达尔富尔、联合国改革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谈到联合国改革,安南认为,联合国的改革包括好几个方面,不仅涉及安理会,还涉及联合国大会、经社理事会等机构,应从更广泛的角度全方位地看改革。 安南还认为,应把联合国面临的威胁分成“硬威胁”和“软威胁”,即威胁不仅是反恐、伊拉克、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还有贫困、艾滋病、环境等问题。其实“软威胁”并不软,它比“硬威胁”更迫切需要解决。对全球数十亿人口来说,解决吃饭穿衣和安全饮水卫生等问题是当务之急,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资源。联合国需要讨论如何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2005年3月下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第59届联大正式提交了—份题为《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安全、发展和人权而奋斗》的报告,全文共六十多页,主要包括发展、安全、人权和机构改革四大部分。安南把自己的改革倡议称为是“联合国历史上最难的改革”,并敦促各国“大胆行动”,并坚持认为全球安全与发展和人权密不可分。 此次报告,特意强调全球安全以及由之衍生的反恐问题,在反恐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时,联合国作为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应当去承担协调各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任务。职责既已明确,接下来便是“如何”以及“何以”的问题。这份报告再次强调,对于“潜在的”或“非迫在眉睫的”威胁,是否“预防性”地采取军事行动,应由安理会决定,是否“动武”应由安理会拍板决定,而要求对恐怖主义达成统—定义,则是防止若干国家借此之名行“不实之事”。从认识到定性,以至最终的行动,安南希望全球反恐总体回归联合国,而不是只能被动地去接受一个既定事实。而安理会的扩容,更是显示出了联合国的智慧。 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在2004年底向安南提交报告,建议将安理会的席位从现在15席增加到24席,并就此提出了两种备选方案:其一是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2个非常任理事国,非洲和亚太地区将各得2个新增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将各得1个新增常任席位;其二是增加8个“半常任理事国”,任期为4年,可连任,并同时增加1个任期2年的非常任理事国。新增“半常任”席位由非、欧、美和亚太四地区均分。 2005年3月,安南将名人小组这份报告提交给联合国大会后,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认为日本有望在扩大后的安理会中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朝鲜和韩国都表示反对日本获得这一席位。国际互联网上反对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签名人数也逾数千万,一些海外华人团体、国内一些群众团体也纷纷直接写信给安南,表示了相同的态度。 2005年4月7日,安南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态,安理会改革要由成员国来决定,他本人不能将改革方案强加给成员国安理会。 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韩国等国都明确表达了立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6日在第59届联大讨论联合国改革报告时发言指出,中方支持对安理会进行改革,但不赞成为安理会改革设定时限,更不赞成强行表决缺乏共识的改革方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4月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联合国改革问题事关重大,各国应通过广泛耐心的讨论,协商一致做出决定;强行推动不成熟的方案,不利于联合国会员国的团结,也无助于维护安理会的权威。 安南指出,日本想要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必须先取信于邻国。 安南明白,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就是走在钢丝上———讲求平衡。形象地说,他不过是一家大公司的CEO,目标是世界和平,可董事会有191位分歧颇多的董事,一年有18亿美元的预算投入,而那些不满的大股东董事,有时候还不愿意出钱,除非通过他们满意的决议。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安南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安南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科菲·安南简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