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七日《苹果日报》有这样的大字标题:《长三角大胜珠三角》。内文说中国国家统计局以三项准则来衡量国内一百个强县的经济发展,前十名长江三角洲获八席,珠江三角洲只得两席,而在百强中,长三角的强县多达四十七个,是珠三角的三倍。曾几何时——只不过十年前吧——珠三角遥遥领前,而今天反过来,一败涂地。
惨败不等于不济。这些年珠三角的发展其实非常快,只是技不如人,三几个回合就被杀下马来。一九九二年,我可能是第一个说长三角(当时我称上海一带)会超越珠三角。当时长三角还是不毛之地,没有人同意我的看法。我是在珠三角土生土长的,心偏哪一方不言而喻,但见到长三角的骄人成果替他们高兴。
好几个原因我当年看好长三角。这里要谈此前没有说过的。不久前,一位在东莞设厂的朋友到昆山一行,是他视察昆山的第一次。回来后对我说,昆山的工厂美轮美奂,环境可人,远超东莞甚至整个广东的。我说他应该再到苏州的工业园看看,因为那里一些工厂的外表彷佛五星酒店,环境的整体比美国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三角的私营工业起于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下之后,有政府的策划,公路、环保、配套等绝对是先进之邦的水平。珠三角呢?早起十多年,当时没有谁管什么绿化、环保,各自为战,今天看来真的乱七八糟,乌烟瘴气,与长三角比较是相形见绌了。
是明显不过的有政府策划远胜毫无策划的自由发展的例子,不知佛利民会怎样回应,也不知阿康、何洋等奉信政府不干预的会怎样回应。他们可能说:绿化、环保,井井有条的乌托邦,是骗人的假现象,经济发展要讲赚钱,要讲收入有所增长才作得准的。这答案拿个零分,因为投资到长三角,在政府有严格规划的情况下设厂出租,其私人投资回报率比珠三角的大约高两个百分点,而政府的每亩土地收入也比珠三角为高。政府策划怎可以把自由市场杀下马来呢?
我的解释,是二十多年前珠三角开始急速发展时,土地还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到了一九八六年,深圳政府还在邀请我到那里解释土地的产权处理。是的,有超过十年的日子,珠三角的工厂因为土地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而搞得一团糟。一些是地方政府兴建而后承包的;一些土地是由政府按年收租的;一些私相授受,另一些台底交易处理。是的,八十年代,不识时务的厂家会遇到停电、断水的问题;就是邮差送信也要付钱。
产权不明确的「自由」发展,比不上产权较为明确但有政府策划的发展,不难理解。但如果土地的产权界定得一清二楚,有转让权,政府的策划就不容易比得上私人发展商的策划了。没有发展商会那样傻,认为完全不讲环保,不搞绿化,建筑物乱七八糟等会带来较大的收益。
今天珠三角的工业环境被长三角的比下去,输了几条街,是头痛的问题。土地卖散了,不容易「卷土重来」。可以告慰的,是没有珠三角的经验,没有那么多港商先在那里与政府及贪官斗个焦头烂额,作了重要的示范,长三角不会有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