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五常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误导
|
张五常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误导 刘正山
作为研究纯理论的人,作决策建议的时候,往往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经济学家也是需要分工的。做决策建议的,纯理论研究的学者远远比不上搞政策研究的。比如,我所认识的钟朋荣,他对于经济实践很了解,做政策建议,就很内行。 然而,有些学者偏爱作非自己专长的活动,偏偏又喜欢夸耀。张五常就是一例。 当然,为了避免一些人的误解,我还是需要强调一下,我对张五常的理论贡献非常欣赏,有些文章,我是写不出来的。但是,本文评论的,跟那些无关。 且说《北京晨报》2002年4月25日发表的题为《点评中外经济学人士,张五常在北京说什么了?》的文章称,张五常在演讲中说,他可以和听讲者下注赌一把,“我搞了四十年学问了,我从来没有看错过。1981年我就预测过中国的发展,白纸黑字;1986年我发表文章《日本大势已去》;1988年,加拿大的人问我,他们的经济何时复苏,我说最早要到下个世纪初;1996年我说香港要有10年的经济不景气。我不是看风水的,但我能看到局限条件的转变。” 五常先生所说的“1981年我就预测过中国的发展,白纸黑字”,白纸黑字固然不错,预测的结论并不新鲜。其实,市场化改革,中国大陆的经济学者早就提出来了。如1950年代孙冶方、顾准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1979年刘国光、赵人伟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等。不同之处在于,五常先生运用的是产权与交易费用的分析范式。当然,我没有否认,在五常先生的那本书中(《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在一些经济学理论及其运用上,五常先生很有创新,他的一些观点而今读来仍不觉得过时,我只是说,其结论不新。 至于五常先生所说的“我搞了四十年学问了,我从来没有看错过”,言过其实。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4月27日《张五常中山大学讲演(全文)》,五常先生说——“弗里德曼一向主张放开价格管制,1988年我们向中国的领导人极力推荐这一点,结果一团糟。”到底是怎样的一团糟呢?五常先生没有交代。这里不妨简短介绍——当时3000亿元(人民币)的居民存款,数量级远远低于1992年的10000万亿元,更低于目前的10万多亿元,竟然造成全国性的抢购风,在贵州那样的穷地方,居民竟然大量抢购毛线!这次改革,导致1978年改革以来最大一次经济失控,社会动荡,甚至引发了后来的政治风波。 但五常先生不进行任何的反省,反而把一切问题归结为计划经济和政府管制,归结为市场经济不彻底,继续鼓吹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实现“制度变迁,产权革命,与国际接轨。”1990年,五常先生甚至“大胆”预测,中国经济九十年代必将大幅度下滑,少说也要饿死二亿人。现在已是2007年,我们的经济并没有“大幅度下滑”,人丁兴旺! 遗憾的是,五常先生找种种借口给自己打掩护。在2003年6月27日的香港《苹果日报》上,他发表的题为《佛老用不着耿耿于怀》的文章说:“两件事使佛老表示对自己的判断失去了信心!”其一,弗里德曼(即五常所说的“佛老”)的货币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以失败告终;其二,弗里德曼对欧元的预测错了。五常先生辩解说,“我认为佛老的思维没有错,失灵非战之罪,而是世界的局限转变他看不准。大师就是大师,理论没有错,只是一时大意,摸不准世界大变,也低估了政治的复杂性。” 是的,你可以将问题和责任推到“一时大意”、“摸不准世界大变”、“低估了政治的复杂性”等上面,但是,五常先生或者“佛老”做的决策建议等所造成的巨大损失谁来承担?台湾经济学家高希均先生曾经说,决策失误比腐败带来的损失更大。五常先生对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乃至经济学的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究竟有多大,我不敢妄加评论,请读者判断!(《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1月26日)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五常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张五常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误导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何新谈张五常 |
下一篇文章: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