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赵尔陆1
|
二支队党代表、支队长。 1929年1月中旬,赵尔陆随部队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离开井冈山挺进赣南、闽西地区,先后参加了大柏地、长汀等战斗。以后,又转战于闽西、闽中和广东东江地区。1930年2月下旬,赵尔陆带领部队在赣南参加水南战斗。此后,他带领部队随主力活动于赣南地区,巩固与扩大苏区。 二 为适应作战需要和与红一方面军其他部队编制的统一,1930年10月7日,红一军团总指挥部下达《关于部队编制问题》的通令。此后,各部队按通令规定进行了整编。红四军所属纵队、支队依次改编为师、团,赵尔陆任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部队整编后,赵尔陆即带领第二十九团投入第一次反“围剿”作战。12月30日,他带领部队随主力在龙冈地区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近1万人,活捉国民党军前线总指挥兼师长张辉瓒。接着,赵尔陆带领第二十九团又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红四军初创时期,物资补给非常困难,又缺乏严密的工作制度,需要一个有文化的人负责这项工作。1931年10月,赵尔陆被任命为红四军经理处处长,挑起了物资补给领导工作的重担。赵尔陆到任后,即迅速组织人员筹措粮食和军需物资,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同时要求经理处工作人员做好接收缴获国民党军武器弹药及各种军需物资的准备,以装备红军。 一拟定的伙食费、办公费、擦枪费、津贴费、杂支费等标准,赵尔陆带领红四军经理处改进会计工作,记账改用复式簿记,正式实行领款证,不再只凭司务长的账目记账;初步建立起人员、马匹、武器的旬报、月报制度,从而在红四军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理工作制度。这期间,他组织经理处积极筹集粮款,解决物资给养,制定分配计划,建立运输线,依据战局的可能发展做好运动中的后勤保障等,保证了部队反“围剿”作战的需要。 赵尔陆带领经理处除执行分散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集中打击国民党军的进攻等任务外,主要是负责筹款、打土围子、解决军需物资等工作。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红一、红五军团攻占福建漳州,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主力大部,俘其1674人,缴获枪支2140支(挺)、各种炮6门、飞机两架。赵尔陆一面组织人员将缴获的各种物品如实造册,钱物归公,建立规章制度,按章办事,从而制止了混乱现象;一面筹款和筹集其他军需物资,仅筹款就达百万银元。这些经费和物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财政、物资上的困难,对后来的反“围剿”作战起了很大作用。 国民党军仓皇撤退时,来不及将漳州城里的修械所、印刷厂和被服厂设备搬走或破坏。赵尔陆迅速组织人员,把凡是能运走的机器设备及原材料统统运往后方,并动员一部分技术工人参加红军,这对苏区的军工生产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他们还将筹集到的大量布匹,动员当地裁缝为红军赶制成服装。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红一军团参战部队指战员都穿上了崭新的军装。1933年2月起,赵尔陆带领经理处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5月底至6月初,红一方面军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按照中国工农红军新的编制实行改编,方面军和各军团均设供给部。赵尔陆任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 红军初期,各种费用开支没有明确规定。对如何管理红军的给养、被装等物资和枪支弹药,赵尔陆想尽一切办法,在红一军团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红军的账目都是用老式账簿,会计多来自参加红军的小店员或工人农民,文化程度低,记账很困难。当赵尔陆得知红军大学开办供给班时,立即派人前去学习。经过集训,红一军团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赵尔陆领导军团供给部建立了会计制度,用新式账簿代替了老式簿记。 针对艰苦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紧缺的实际情况,赵尔陆还领导军团供给部制订了一套供给工作制度,要求军团所属各级供给部门,只要没有意外情况,都要按时发给部队伙食费。制度规定:平时10天结算一次账目;行军宿营时,用晚上的时间结算;打仗时,在战斗结束后马上结算;账目结算完,要及时公布,多余的伙食尾子要分给个人;士兵委员会每天要派人值日,监督本部门、本部队的经费开支,等等。这些规定,对形成红军官兵一致、经济民主等优良作风起了很好的作用。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军事战略指导错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为做好红军战略转移的后勤工作,中革军委设总供应部、总卫生部,各军团编有后方部,统一指挥供给、卫生医疗、运输等部门的工作。赵尔陆任红一军团后方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 红军在战略转移途中,作战物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自力更生,取之于我;二是就地取材,取之于民;三是战场缴获,取之于敌。为做好战略转移途中的物资保障工作,10月29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发布对目前行动的政治工作训令中指出:“注意收集资财,保障红军给养。一切豪绅地主与反革命的财产、衣服、用具、米谷,应尽量发给当地群众,发动群众斗争。金银、现款交没收委员会,严厉反对私打土豪和工作人员一切贪污现象,健全各级没收委员会的组织与工作,依据本部所发没收细则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在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赵尔陆领导供给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总政治部的训令,在与钱和物打交道中,他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对自己做到“一尘不染”;对别人,无论是谁,只要是制度外的非分要求,他都“一毛不拔”。每次筹集到款项和缴获到物资,除了按规定补给红一军团外,其余的都不折不扣上缴,从不多留一个铜板和一件物资。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遣队冒着大雨日夜兼程北进,赶到大渡河南岸安顺场,击溃守军两个连,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河宽水深,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蒋介石妄想利用这一天然屏障,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扬言要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红军先遣部队奉命强渡大渡河,但携带的迫击炮弹用完了。赵尔陆带领供给人员,四处奔波,筹集到几发炮弹,及时送到了前沿阵地。 5月25日上午,红军先遣队开始强渡大渡河,迫击炮手赵章成等打出两发炮弹,摧毁河对岸国民党军的碉堡。在迫击炮和机枪掩护下,红一军团第一团二连连长熊尚林等17名勇士乘着小船,冒着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冲到河对岸,击溃国民党守军,控制了渡口工事。红军虽然强渡成功,但大渡河水深流急,不便架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赵尔陆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赵尔陆1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赵尔陆 |
下一篇文章: [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赵尔陆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