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长孙皇后 >> 正文

 

长孙皇后生平简介

  
名字

  长孙皇后的名字于史未有记载,据《观世音经信笺注》所载,其小字为“观音婢”。
  
生平简介

  [1]长孙皇后(601—636),河南洛阳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高祖稚,大丞相、冯翊王。曾祖裕,平原公。祖兕,左将军。父晟,字季,涉书史,趫鸷晓兵,仕隋为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为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乐安王高励之女.
  长孙皇后于仁寿元年出生长安.大业九年(13岁)嫁给了唐国公李渊的二子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初谥曰文德.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文德顺圣皇后。
  
一代贤后

  还未完成,请等待
〖帝后恩爱,伉俪情深〗
  一个是生于乱世辅佐盛世的才女贤后,一个是结束乱世开创盛世的英雄帝王!
  当才女邂逅英雄,当明君并肩贤后,本应该是文人墨客钟情的爱情绝唱,芸芸众生欣羡的神仙眷侣!却意外地在今人眼中一个成了风流成性博爱无边的段正淳,一个成了委曲求全的深宫怨妇邢夫人,而他们的爱情也成了封建包办婚姻下的牺牲品。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历史的篡改?是神秘穿越者的见证?抑或是火星思维的同化?
  敬请阅读下文——一个制度引发的误解
  其实,现代人对贞观帝后感情的误解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究其根源无非是唐太宗如果爱皇后为什么还要娶那么多妃嫔的思维作祟,其实这是对唐代制度不了解。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客、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另设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妃位。(《旧唐书·后妃》)由此可见,在礼法上,唐太宗的后宫除了皇后外,必须要有许多妃嫔,而唐太宗有义务有责任和那些妃嫔生育子女。对他和皇后的感情并无关系。不过太宗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在感情上却并不是广洒爱意,他对自己的原配妻子长孙皇后的宠爱,真可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这对明君贤后真可谓是“不羡鸳鸯不羡仙”的一对眷属。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究竟怎样呢?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从中去探寻历史留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动吧。
  
千古佳话的帝后情深

  
  一切还是从文德皇后的离世说起吧。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去世后,太宗悲痛之余依爱妻遗言因山为陵,修建了气势宏伟的昭陵。“文德皇后即元宫后,有五重石门。其门外于双栈道上起舍。宫人供养如平常。及太宗山陵毕。”(《唐会要•陵议》)。之后阎立德更专门上书给唐高宗“元宫栈道。本留拟有今日。今既始终永毕。与前事不同。谨按故事。惟有寝宫安供养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望除栈道。固同山岳。(《唐会要•陵议》)这种对已逝之人却供养如生的例子极其少见,几乎为太宗首创。可见太宗对亡妻爱慕思念之深,不仅如此,昭陵更是开创了帝后同穴而葬的先例,这对夫妻真正做到了“生同衾,死同穴”,这在封建帝王中也是罕见的。
  “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视曰:“臣眊昏,不能见。”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帝泣,为毁观。(《新唐书•魏徵传》)-------[望陵毁观]的故事相信熟悉历史的人都有所耳闻。这个故事反映的是礼法道德对于丈夫的约束性。封建王朝的道德标准是以孝为先,至于夫妻之间,则很冷酷的要求“夫不祭妻”,连祭奠都不被允许,公开思妻怀妻更加会遭人讥笑和轻视了。太宗作为封建帝王,对此规矩自然是心知肚名,但他却毫不避讳作层观,望昭陵,如果不是太过思念,情难自已,又怎会明知故犯呢!
  在魏征的劝讽下,层观虽然被拆除了,但太宗对爱妻的思念却越发汹涌难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回诏中,公然向大臣诉说起了自己丧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全唐文•答魏征手诏》并见于《册府元龟》)。并又说,虽然“岁序屡迁”却依旧“触目摧感”,真可谓‘一字一血泪’,看后令人不免唏嘘。
  也因为对皇后思念不已,唐太宗又做了一件旷古绝今之事——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幼女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为什么要留他们在身边亲自抚养,《唐会要》中是这样记载的“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于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这同时可以在《新唐书•公主传•晋阳公主》中的得到复证。太宗亲自抚养幼子幼女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因为爱宠其母,所以亲养其子,并以子思母,借此来慰籍自己苦闷和空虚心灵,不过这种慰籍法,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也因为太宗的这种心情,即使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依旧多年无子嗣。
  贞观14年,长孙皇后的二子李泰与兄争夺太子之位,为了讨好其父,这位皇子在洛阳大兴土木,修建了伊阙佛龛,为母亲追福。(《欧阳修集》卷一三八)唐岑文本三龛记〈贞观十五年〉右《三龛记》,唐兼中书侍郎岑文本撰,起居郎褚遂良书,字尤奇伟。在河南龙门山,山夹伊水,东西可爱,俗谓其东曰香山,其西曰龙门。龙门山壁间凿石为佛像,大小数百,多后魏及唐时所造。惟此三龛像最大,乃魏王泰为长孙皇后造也。)此记载同时见于赵明诚《金石录》。这时长孙皇后已经过逝五年多了,遥想隋炀帝谋嫡时,不顾悍母在侧,公然贿赂讨好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长孙皇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长孙皇后生平简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