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张伯苓 >> 正文

 

[图文]张伯苓

 

姓名:张伯苓 
简历:
张伯苓(1876-1951),1919年至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
张伯苓,名寿春,以字行,汉族,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人,亲任校长30年.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梅贻琦,蒋梦麟共同担任联大常务委员,并先后担任保定高等学堂总教习,清华学校教务长,直隶女子师范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董事,齐鲁大学董事长,东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及国民参政会副议长,考试院院长等职.
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接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服务海军期间,亲历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教育救国,创办新式教育,遂弃戎从教,在天津严修家馆教授西学.以后,积极仿学日本,美国教育,倡办新式学校,联合严修等地方著名人士捐输财力,先后创办私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和南开小学等.1936年在四川重庆成立南渝中学(后改名重庆南开中学),主掌上述系列学校之校务,使南开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第一个成功的范例,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
张伯苓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办学思想和实践,强调"德育为万事之本",德,智,体,美四育并进,手订"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教育学生"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培养爱国为公,服务社会的人才.反对照搬欧美教育制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结合中国实际,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作出重要的贡献.
张伯苓以倡导爱国教育和重视学校体育,为教育界所钦敬,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和全国竞赛活动.建国前历任各届全国运动会总裁判长,因教育成就卓著,先后被授予国家奖赏及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校名誉博士.
1951年2月23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75岁.198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举行张伯苓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李鹏题词:"绩著南开,教泽广布",彭真题词:"兴办学校,改革封建落后教育的民主主义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敬塑张伯苓铜像,以资永怀. 

     
 爱国教育家、南开之父张伯苓生平
张伯苓,名寿春,宇伯苓。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其祖父张虔,为国学生,因屡试不第,致疯狂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其父张云藻,为独生子,且兼继承五门,不以科举功名为重,酷爱音乐,醉心骑射,访求名师,弹拉吹打,无一不精,尤擅长琵琶,天津人称之为“琵琶张”。
张伯苓六岁时入私塾读书。白天在义学里念《三字经》、《千字文》,放学回家后,其父再辅以教导和讲解,督促甚严。在这种义学中使张伯苓接触了更多的贫家子弟。

1891年,张伯苓考入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是洋务代表人物、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培植北洋海军人才而建立的。学堂总办是船政大臣吴虞成,总教习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主张变法维新的严复。教习多半是留英学生。用的是洋文,念的是洋书。总之,到这里来上学,叫做上洋学。清政府为吸引学生,不但学费全免,还管吃管住,这对家境日趋贫困的张伯苓确有很大的吸引力。

张伯苓在水师学堂如饥似渴地学习近代科学知识,大开眼界。他是航海驾驶班最好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严复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

按《北洋海军章程》规定:“驾驶班学生在学堂习完四年毕业,派上练船学习船艺一年,送原学堂再习三月,然后拨人枪炮练船,再学三月。考核及格,派归兵船差遣补用。”

1894年,张伯苓等十八名同学完成堂课,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时值朝鲜东学党之变,清政府出兵平乱,日本也趁机出兵寻衅,遂引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既起,清政府的海陆军被击溃,于是急调北洋水师增援。张伯苓随北洋水师舰队参加了这一历史性战役。9月17日,日本海军中将伊东佑享率领联合舰队袭击北洋水师,在波涛汹涌的黄海海面上发生了一场大海战。双方激战五个多小时,互有损伤。张伯苓又随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海军基地。1895年1月,日本组成山东作战军,海陆两路夹击威海卫,丁汝昌等将士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2月12日敌军占据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张伯苓随北洋水师舰队开始参战时,第一艘兵船才出海,就被日舰击沉。张伯苓含泪饮恨与众人返师归来。这是张伯苓的爱国热忱受到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1897年,承甲午败绩,国事日颓,英、德、法、俄、日等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染指,妄图瓜分中国。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俄、法、德三国以迫使日本交还辽东半岛有功向中国索取报酬,德国租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顺、大连,法国租占了广州湾,而英国强租九龙与威海卫。帝国主义强盗的协议既成,清廷乃派大员乘通济舰去山东,办理接收和转让手续,张伯苓随舰前往。船到威海卫的头一天,降下日本的太阳旗,升起中国的青龙旗。第二天,又降下中国的青龙旗,升起英国的米字旗。张伯苓目睹这场“国帜三易”的接收和转让仪式,亲自尝受了这一丧权辱国的场面,气愤填膺,五内俱裂。他从威海卫归来之后,认为海军报国无望,决定退役。

甲午之战是中国大失败的开始。海军军舰全军覆没,这次大失败的教训,激励了张伯苓的志气,坚定了他一生的爱国热忱。当时科举虽还未废, 而要求变法维新以求富强,已成为一般有志青年的愿望。张伯苓决心创办新式教育。适值天津名绅严范孙倡办新学,1898年乃延聘张伯苓主持严氏家塾。张伯苓结识严范孙,对其后来南开一系列事业的创立与发展影响很大。

张伯苓在严馆执教时期除教授学生学习英文、数学和理化外,并提倡体育。那时没有体育设施,就在院子里放两张木椅,上面架一个鸡毛掸子的长竹杆,作为跳高的横杆,让学生把长辫子盘在头上,撩起长袍的衣襟,学跳高。这在当时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罕见之举。

1901年,即义和团运动的次年,天津邑绅王奎章也聘请张伯苓教其于侄,是谓“王馆”。

张伯苓在严、王两馆,循环往复,诲人不倦。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伯苓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张伯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