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是什么?严谨言之,它只解决一个问题:让每个人随时记录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仅就模式而言,它算不上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产品:用户们通过电脑或手机在上面发布短于140个字符的信息,并结成用户之间的沟通网络——这不过是手机短信的网络版本,或者精简的博客。 “你在做什么?”这个小问题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商机 闲话中的商机 起床、吃早餐、回复电子邮件、Twitter。 以上是伊万·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s) 每天早晨七点半睁开眼睛之后必做的头四件事情。诸事完毕,从10点15分走入办公室,直到晚8点,这个内向的35岁创业者只有一件事要做:让Twitter像吃早餐、写邮件一样高度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在了解Twitter是什么之前,你首先应该知道的,是它已经成为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以来最热门的网站。虽然它目前只有不足10万用户(与MySpace超过一亿的用户数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且其用户增长、收入、利润等数据并未对外公开,但这丝毫无碍于今年3月以来,它迅速窜升为全球网络业被讨论最多的网络新星。 Twitter是什么?严谨言之,它只解决一个问题:让每个人随时记录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仅就模式而言,它算不上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产品:用户们通过电脑或手机在上面发布短于140个字符的信息,并结成用户之间的沟通网络——这不过是手机短信的网络版本,或者精简的博客。 但就是这样一个“把鸡蛋立在桌子上”式的创新,改变着人们在网络上表达的习惯,或者人们日常表达的思维惯性。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绝大多数人的交流是定向的、点对点的。直到1999年博客形式的兴起,普通人也获得了话语权,任何人都可以就自己所看重的事情向全世界发表观点。 MySpace和YouTube则在表达与信息分享的基础上,让意见表达,而不是地缘、工作或社会阶层成为人与人结成关联的推动力。随后的播客、图片分享网站Flickr和YouTube则让声音、图像、视频等更多元的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网络上。 到此为止,博客以来的所有这些表达方式仍是节制的,或者说,受限于网络与物理世界的隔膜与表达的成本,人们只能用阶段性总结的方式完成表达。 但Twitter让交流恢复了更日常的方式:正如其英文名称可以被翻译成嘀咕、念叨,它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做的,就琐碎事件发表零散看法。虽然它算不上一种技术革新,但确实推动了对于互联网的理解的深化:它提升了网络表达的真实性。 如果说它契合何种市场需求,那就是大量网络用户的信息处理越来越碎片化:长期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订阅大量博客和即时检阅新闻的信息接受习惯,让人们也有更强的表达欲望。但与10余年前就已兴起的即时通讯产品不同,Twitter多迈出几步:首先,它让只言片语可以被长期存储下来;其次,人和人可以因为这种闲言碎语结成网络;最后一点则是,它与手机形成了更紧密的关联。 事实上,在问世后的第一年内,Twitter始终不温不火。但它在今年3月找到了行销自己的最佳方法:在德州奥斯丁的西南偏南音乐节上,Twitter在会场显眼处放置了两台51英寸的等离子电视,随时显示关于此次音乐节的最新Twitter留言。以此为引爆点,几乎1/5的与会者都在手机上使用Twitter。而随着约翰·爱德华兹开始在Twitter上絮叨, Twitter的知名度再上一级台阶。 现在,包括著名风险投资者弗莱德·威尔逊(Fred Wilson)、以及一系列网络公司创始人:Del.icio.us的约舒亚·沙科特(Joshua Schachter)、Digg的凯文·罗斯和Weblog Inc.的杰森·卡拉卡尼斯等人都使用Twitter随时汇报自己的行踪。 而让Twitter展示出作为一种重要媒体的可能性的,是2007年4月13日墨西哥城发生地震时,Twitter的用户早于任何一家媒体,率先向世界发出了这则新闻。 这家小网站令业内人士的另一个兴奋之处在于,它的盈利模式是那样的显而易见:只要做好网站与手机的互通技术,那些惯于使用短信的用户就将为Twitter创造丰厚收入。这也必将导致中国市场上出现大批Twitter的模仿者。 当然,Twitter的流行也带来了另一种担忧:每个人的表达越发缺乏节制,获取的信息也更零散——我们将进一步被淹没于无特殊意义的信息烟尘之中。 从Blogger到Twitter 对于Twitter的诞生,另一个值得留意的话题是:其控股公司Obivious的创始人、CEO伊万·威廉姆斯,还曾创建过博客托管服务Blogger.com和播客内容订阅服务Odeo.com。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伊万·威廉姆斯为我们的世界推出了博客。通常而言,电脑工程师木讷而疏于与人交流,他为何能连续创办三家以帮助普通人表达自己为目的的技术公司? 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威廉姆斯说自己是个“内向、但不羞于与人交谈”的人,如果说他的性格跟这一系列创新有何关系,那就是自己始终“独立且有创造力”,这让他在很早时就成为了一个创业者,而这种独立性格让他反对规范的体制,倾向于个人意见的独立表达,这就是他热衷于此的原因。 而Blogger和Odeo两家公司的命运转折,正在成为今日互联网创业者的必读案例:前者在创立时默默无闻,一度濒临破产,在创立四年时被Google收购,至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之一;后者在聚光灯下高调诞生,资金实力雄厚,可惜长期门可罗雀,继而淡出媒体和公众的视野。 Blogger的正面经验,可以被总结为:坚持自己所相信的。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上已经有了最初的博客雏形——当时它还没有准确的名字,只是带着友情链接和用户评论的网络日志。而在那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伊万·威廉姆斯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Twitter会成下一个MySpace吗?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