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学家王力解除包办婚姻
|
1932年,王力从巴黎经由印尼回到祖国后,便如约到清华大学任教,在中国文学系做专任讲师。当时的清华大学不设副教授,专任讲师相当于当时北平大学的副教授。王力热爱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热爱清华大学这所培育他的母校。能到清华大学这样一所国内一流的大学任教,他感到心满意足。那时候,他除了家庭沉重的债务,还有一桩心事常令他苦恼,那就是他个人的包办婚姻问题。 王力在他的一篇《夫妇之间》的小品文中,曾感叹过没有真正的爱情的婚姻所造成的种种悲剧,其实他自己的婚姻也带有这种悲剧的色彩。王力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读书时,就曾和同窗好友谈过自己在婚姻问题上的苦恼。他的同窗好友多是来自城市的未婚青年,五四运动以后,他们大都摆脱了封建婚姻的束缚。他们认为王力的婚姻是由家庭包办的封建婚姻,年少成家,夫妻间没有感情基础,很是不幸。他们谈得最多的是什么样的婚姻才是美满的婚姻。他们认为,就知识分子来说,要获得美满的婚姻,就要物色一个自己理想的伴侣,彼此间有真正的爱情,在事业上志同道合,这不仅是家庭生活的需要,也是事业成功的需要。他们还谈了各自选择伴侣的标准。王力的好友刘节说:“我理想中的伴侣,是有文化的,年轻貌美的,同时还要具有安贫、乐道的情操。”这些谈论,一点点渗入王力的心里,可以说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十分羡慕这些未婚的同学能自己选择最理想的终身伴侣,心想:如果我也有恋爱的自由,能像刘节说的那样去选择伴侣,那该有多好啊! 王力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不幸。在家庭的包办下,他年满十六就和一个陌生的农村姑娘结婚,未成年就成家了。结婚十年,起初的几年,他大部分时间在外乡教书,后来的几年,他外出求学,夫妇相处的时间很少。妻子秦祖瑛是个勤俭的老实人,但她不识字,彼此间在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两人谈起话来,很难谈到一块,更谈不上她对自己的事业有什么帮助了。想着想着,他不免苦恼。但是,那时候,他对个人婚姻的不如意,也不过是想想而已,并没有认真想马上就解除,生怕为此分心,干扰了自己的学习。现在,他已经正式开始工作,个人的问题就不能不考虑了。特别是生活在清华园内,他看到许多同事都是恋爱结婚的,妻子有文化,事业上能互相帮助,夫妇间感情融洽,家庭幸福美满,便想到要摆脱自己不幸的婚姻。他常问自己:难道你就无权获得真正的爱情生活?你就甘心一辈子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吗?其他知识分子敢于解除这种不合理的旧式婚姻,你就只能安于不幸?经过慎重考虑,他终于鼓起勇气,决心解除封建包办婚姻。当然,做出这一决定,对他来说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因为他想到,农村的妻子秦祖瑛刚三十出头,家中已有二子一女,一旦提出离婚,她肯定会承受不了。再说,她嫁到王家,并无过错,何况她也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呢!这许多年来,父母兄弟都在海外,她和继祖母相依为命,她尽心侍奉老人,抚育子女,勤俭持家,品德贤良。王力如提出离婚,岂不让她和继祖母伤心?在重重顾虑中,王力想了又想,最后他还是被爱情和事业所说服,觉得在这个新时代里,他应该和别的知识分子一样,有追求美好生活、充实爱情的权利,就下定了离婚的决心。不过,他要对妻子做细心的劝说和妥善的安置,尽可能不使继祖母和妻子过于为难。 王力一向孝顺父母,离婚对家庭来说毕竟是件大事,他得征求父母的意见。他给父母去了信,把他要离婚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侨居荷属印尼多年,受到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脑筋比过去开通了。王力的父母看了儿子的信,经过细细斟酌,觉得儿子提出离婚是有道理的。儿子的不幸婚姻,原是他们一手包办而成的,儿子今天喝到的苦酒,正是他们酿成的,他们也应把本来属于儿子择偶的权利归还儿子,借此来弥补做父母的过失。 王力的离婚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1932年秋,王力回到博白老家,与秦祖瑛面议离婚的事。当时秦祖瑛嫁到王家已整整十六年。这十六年来,她几乎没有过一天好日子:结婚的第二年她就当了母亲,之后,王力为家庭生计,常年在外乡教书,接着又长期在外求学,公婆去了南洋,她和继祖母在家,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家中虽有几亩田地,但儿女尚幼,没有劳动力耕种,只好将田地和别人“分作”。分作,就是由田主出田地、种子、家肥,请别人代耕;稻谷收获了,田主和代耕人四六分成或对半分成。这样分作,王家每年不过只分得三五担谷子,五口人吃饭,连口粮也不够,秦祖瑛和继祖母就靠养一两头母猪,种点青菜卖和织布挣点钱来买柴米油盐。离婚,在王力回老家之前,秦祖瑛就料到了。她看到村里由父母包办婚姻的大学生一个个都和农村的妻子离了婚,她知道这是潮流所趋,对她本人来说,事情迟早也是会发生的。但她生性好强,当着别人的面像是没事一般,背着人的时候却暗自哭泣。当时,有些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妻子被丈夫离异,是不光彩的。秦祖瑛想:若真的离了婚,自己会被人歧视;子女又尚未成人,若要她离开子女,无异挖了她的心肝。王力很能体谅秦祖瑛的心情,他回到家里,好言劝慰秦祖瑛。他对秦祖瑛说,她在王家并无过错,错的是封建婚姻制度,他俩都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他所以要提出离婚,是出于事业的需要,因为他们之间文化差距太大,勉强维持夫妻关系,家庭生活很难搞好,对他的事业也没有帮助,希望她能理解他的心情。他又说,这些年来,多靠秦祖瑛侍奉老人,养育儿女,他是不会忘记的。至于离婚的事,只要他们二人签个离婚协议书就行,可以不在乡中公开宣布,秦祖瑛仍可继续住在岐山坡的家里,和子女一起生活。他们的两个儿子,他将供他们读完大学,他还将定期付给秦祖瑛生活费。经过王力委婉的劝说,秦祖瑛自觉没有文化对王力的事业确实是难以帮助,又见王力如此通情达理,便含着泪水点头应允了。他们签订了离婚协议书,这桩不幸的婚姻就此结束。王力离婚的事鲜为人知,秦祖瑛住在王家,也就没受乡人歧视。 王力和秦祖瑛离婚后,实践了自己的承诺,定期给秦祖瑛寄生活费,并且给子女寄学费。秦祖瑛住在王家,也一如既往,尽心服侍老人,抚育子女。抗日战争的八年间,王力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由于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生活十分清苦,常常不能按时寄钱给正在上学的子女。秦祖瑛和王力继祖母靠养母猪、种菜、织布挣点钱供子女上学。秦祖瑛常勉励子女勤读书求上进,切莫辜负母亲对他们的期望。秦祖瑛感到莫大安慰的就是她的三个子女都能体恤母亲的苦心,他们不仅都受到了高等教育,还在各自的事业上有所成就。解放后,秦祖瑛一直跟着子女生活,生活是幸福的,直到1985年85岁高龄时在南宁病逝。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力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语言学家王力解除包办婚姻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1986年5月3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在北京逝世 |
下一篇文章: 北京大学燕南园60号王力旧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