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国外信息安全厂商与国内反病毒厂商将会发生更多的直接的正面交火,可以是单机版,也可以是企业级网络版。今后国内外厂商竞争的重要变数恐怕就在于此。
杀毒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它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能否有效地保障计算机不受病毒侵害,能否保证最短的时间内升级查杀新病毒。杀毒软件技术优势产品以技术取胜,其产品更注重技术含量,讲究技术涵盖范围全、可查病毒数量多、具有大范围的病毒疫情预报网、技术复杂完善等。因此市场的进入门槛高,而目前这个市场相对饱和。现在想进入这一市场的厂商,我想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要强调技术更新的速度,互联网时代杀毒,最重要的是反应速度;
二是渠道的畅通,而且产品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消费者是很认的。
病毒的2001年给我们的启示
对个人用户而言,是需要更多地防范有害代码,对杀毒软件厂商来说,特别重要的是服务
胡延平:2001年从用户反馈的防毒和安全的需求集中在哪几个方面?新的趋势将会呈现在哪里?
王江民:尽管2001年,“反黑”被炒做的很厉害,但用户对反病毒的需求多,反黑还是不多,有些黑客攻击行为也主要针对网站和.COM公司。也就是政府、银行机构的安全性较高外,对企业来讲,互联网安全只是对反病毒要求强烈。我们在反黑方面资金和研发投入很大,但市场不理想。一方面,反黑产品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另一方面,具体应用得不到重视,而这是根本。
对个人用户而言,是需要更多地防范有害代码,有害代码是没有传播性的破坏代码,在网络上给用户发送具破坏功能的软件和程序。现在的反病毒厂商不仅要反病毒,还都在防有害代码,有害代码给用户造成的。用户不知道,一执行就坏。这就要求我们在杀毒软件中加上破坏代码的信息,一旦系统有破坏代码,用户不知,去执行时,系统就报警。第二,还有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提高知名度,修改了用户注册表或把用户浏览器程序修改,另外,有用户在网上聊天时,聊天工具中捆绑了一些有害代码或者网站中驻留了泄密的程序可窃取用户的密码。例如最早的特洛伊木马。而这些有害代码比病毒多得多,它是现在反病毒软件中的重要内容。江民公司每天都要往病毒库中加很多有害代码的信息。Nimuda病毒、坏透了等病毒往往经一夜之间,就有上百万用户感染。
胡延平:目前病毒等有害信息的传播甚是嚣张,杀毒软件厂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如何?
王江民:对我们杀毒软件厂商来说,特别重要的是服务。要把一个厂商的安全服务意识给广大的用户。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软件的追踪服务很重要。当用户拿这个防毒软件回去之后,有时不懂得这个产品如何使用,如何安装或者参数的配置,这时就需要厂家的帮助。作为服务来说,是要教我们的用户,教我们的代理商很好的把这个用好。另一方面,机器感染了有害代码的相当一部分用户对修复电脑束手无策,因为一般用户很难应对这些问题。一旦有新的有害代码出现,我们的任务就很重。一方面要写相关的预警文章通过E-MAIL、电话通知用户,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设在全国的服务点进行免费的维修服务,因为我们的软件对有害代码起的只是一个防护和预警的作用。我们服务点的工作量很大,每天都有带着电脑来的用户。2001年的病毒和有害代码的活跃使得这个永无休止的市场服务成本很高。
尽管现在的工具越来越智能,网络安全的问题却不能掉以轻心。例如许多ISP或ICP都向用户许诺电子邮箱的安全收发,但这其中存在着很多隐患。例如邮件杀毒有三个缺点,一是当系统查到邮件带毒,很可能做出邮件拒收的行为,而邮件的接受方无法获悉此事;二是重要的商业信函和有毒代码捆绑在一起时,如果文件被删掉或杀坏,势必引起法律纠纷:三是新病毒不断,系统没有防住造成用户邮箱无法使用。很多丢失的邮件发过来会带毒,这要求我们很准确地知道,杀了这个毒,这个毒可能到我们网关,我看是病毒就丢掉了,最终收件人收不到信。实际当一个邮件过来,经过我们网关发现这是病毒,我们可以经过设定,会加在旁边加一个解释,这个是什么时候过来的,这里有病毒,这个也是内容过滤。这三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ISP邮件服务的防毒将面临很大的挑战,邮件服务必须合理做好杀毒防范工作。并且在技术上和法律上解决问题,因为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用户,应从自身树立安全意识。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