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宏坤 红4军军长、红4军政治委员 |
陈赓与鲁迅长谈的60 年之后,记者见到了这位“泥腿子将军”,那是在北京城西一幢普通的公寓里,他己是一位皓首老人。在1955 年首批授衔的共和国将帅中,如今依然健在、军衔最高的是十儿位上将,老人便是其中之一。《 解放军将帅名录》 中记载着他的名字― 王宏坤。
将军近年闭门静养,除去家人外已绝少有人踏进寓所。当记者造访时,他执意推迟了每天必在此时的气功锻炼。走进客月’的将军,并不与人握手,只是微笑着双手合十轻轻频摇。当我正琢磨将军如何有这与众不同却很中国特色的举动时,他已落座开始谈话了。
交谈中得知,当年陈赓赴沪治伤,正是将军给准备的经费,其中还出了个不小的岔儿。王宏坤给后勤部长打电话时,一徐姓参谋窃得消息,然后冒领携款逃跑。所幸,此人不知经费用途,再由王宏坤备款后,陈赓安全上路。当时,王宏坤是鄂豫皖红军十师师长,陈赓是十二师师长。
破赌局 王宏坤“别有用心” 一天内 竟经历“三个第一” 王宏坤属鸡,出生之日正是1909 年农历的大年初一,一个大鸡(吉)大利的日子。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那个年代能够给予他的,是从小就能品尝到的艰辛与贫困。至今他额头上留有两块伤疤,其中的一块便是苦难童年的印证。那是一头暴躁的大黑公牛所为。
他替别人放牛时,怕牛乱跑,将牛绳栓在腰上。一次黑牛发了脾气,又跳又跑,他跌倒后被拖了好远,连跌儿个跟头摔到了河里,额头撞了个大窟窿。
那时,他插禾缛秧,打柴挑担,替人打短工,一个农家孩子能干的活他都干过。直到他学做挂面,并在乡里小有名气后,家境才有了起色。然而好景不长,接踵而至的天花和伤寒,竟使他高高的个子仿佛缩了一截。家道依旧贫寒。而一个和尚预言,他将来要当官。这已是他在一支桂系队伍里当兵的事了。
1928 年,正月初四,他被迫离开了家乡。积极投身大革命浪潮中的农民运动并参加1927 年麻城“九月暴动”和著名的11 月“黄麻起义”,使他成为反动派的眼中钉,敌人抄了他的家并烧掉了他家的房屋,四处张榜缉拿他和他的父亲。在儿次躲过敌人的搜捕后,他和农民义勇队的伙伴20 人避到了武汉。
兵荒马乱之时,找工作的希望落空,一块招兵牌结束了他们在街头的哪蹋。王宏坤说道:“当兵去吧,学点武艺将来再为穷人打天下!”就这样,他们“隐身”进了一支桂系杂牌队伍。
不久,黄麻又闹起革命的消息悄悄传来,他激动不已,暗中准备逃走。
王宏坤上了赌桌。一次,他看到两个地主与几个士兵玩赌,他听到掷下去的骰子声音不对,知道那磁做的东西有假,便上了赌桌。他技高一筹,几圈下来,地主把预备买武器的钱输得精光,急得嚎陶大哭。这一夜王宏坤赢了100 多块大洋。当别的军官、士兵用赢来的钱吃喝玩乐时,他已悄悄买布做了便衣,随时穿在身上,只等机会来临,脱下外面的军装就可开溜。
鬼使神差,一天他到庙里抽了一签,和尚解释道:“你想回家。”这不禁使他大吃一惊。此后,他的言行便更加小心谨慎。而和尚的另一句话“你将来要当官”,却是他当时做梦都不相信的。
当他随队伍到了离汉口只有五六十里路的蔡甸时,他开始行动了。
夜里3 点下哨后,他与班里的几个弟兄告别,攀上了屋顶的木格子。不料用力过猛,木格子“咔嚓”一声折断了,传来了哨兵的喝问。班长随口应答:“王东高。”为他打着掩护。他乘机迅速钻了出去,一口气穿过一个大藕塘,顺着一片菜地爬上了山坡,消夫在茫茫夜幕之中。
一路躲过重重危险,他回到了家乡湖北麻城。第二天,1929 年农历正月初五,他翻过了人生新的一页。他从大队长手里接过一支汉阳造步枪,正式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这支红军队伍的番号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师,他所在的一大队的党代表,是他的堂兄、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的王树声。
当晚,他便随队出发攻打重镇福田河。红军消灭民团-部,缴获7 支步枪。撤出战斗时,王宏坤主动请求断后,与另一战友阻击敌人,两人先后负伤。额头中弹、血流满而的王宏坤,背着膝盖骨被扫穿的战友边打边撤,表现得异常勇敢顽强。
这一天,王宏坤便拥有了终生难忘的几个“第一”。参加红军的第一天,打了参加红军后的第一仗,一生中第一次光荣负伤。
战后,他当了班长,一年之后升为排长,秋天又成为连长。而这年的春天,他就己是共产党员了。
织罗网 勇红军瓮中捉鳖 壮军威 王师长阵前受降 1931 年冬至1932 年复,鄂豫皖红军取得空前大发展。1931 年11 月7 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今红安)七里坪宣告成立,两个军3 万余人,兵强马壮,成为鄂豫皖苏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连续发起黄安、商演、苏家埠、演光四次重大战役,以歼敌6 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这块红色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鄂豫皖红军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其间最著名的是苏家埠战役,从它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中所占据的篇幅上足以掂出其份量。王宏坤在此次战役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1932 年3 月中句,红军在连续取得黄安、商演战役胜利之后,红四方面军的十师、十一师挥师东进皖西,与先期到达那里的七十三师会合,准备再打一个大仗。
时任三十团团长的王宏坤突然被召到方面军总部,接到的任命只有一句话:你现在到十师当师长。正当他在犹疑之时,又听到一句话:你干师长,决定了的!事情就这么简单,然而代价却十分沉重。
半年前,他经历了同样的一次任命,徐向前的一句话,他就从营长成为了团长。此前,在不过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张国熹的大“肃反”就肃掉了两任团长。这次,他当时还不知道,原师长陈奇―一个上过黄埔军校、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好同志,被张国熹以“肃反”的名义杀害了。军情紧急,已不容他多想,随即阵前赴任。红军东渡济河发起进攻。红十师在运动中与敌遭遇,在歼敌一部后,一阵猛追,一举将敌两个旅部4 个团再加3 个营共6000 多人包围在皖西六安西南的重镇苏家埠。敌人重点设防的苏家埠,四周寨城高2 丈、宽1 丈5 ,墙外壕沟深1 丈、宽10 丈,竹木围等副设施纵深30 余米,9 个环墙而立的大碉堡高达3 丈,密集的火力可控制全镇及寨外附近区域。
为困死敌人,实现围城打援的作战企图,王宏坤指挥红军修起交通壕、掩体、盖沟、碉堡相结合的浩大工事体系。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环状包围圈,像三道铁箍紧紧扎住了敌人。
开始,自恃工事坚固的敌人还很神气,在儿次试探性突围被击退后,变得不吭不响,据点里死寂一片。而红军如同生龙活虎,练兵,学文化,每日歌声不断。
当前来空投给养的敌机遭红军火力扫射不敢接近苏家埠上空,而将粮食、药品大都投到红军阵地后,敌人开始吃野菜、树皮。不久,镇内树枝被扒光了,树木全部干枯,与镇外充满生机的绿色相比,俨然两个世界。
一天,王宏坤在前沿与战士们共进午餐,听到对而吵吵嚷嚷,原来儿个敌兵听到这里喊开饭,饥饿难忍,跑出来讨吃的。王宏坤叫战士招手,一个敌兵滚进红军的堑壕。敌兵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讲出据点内老百姓的困境,粮食全被敌军抢光却不准出城。王宏坤请示总部后,即与政委甘元景交敌兵一封信令其送回,命敌旅长第二天下午4 点放老百姓出城。
在红军强大的压力之下,敌被迫就范。
为解苏家埠之围,4 月下句,蒋介石委任敌第七师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15个团3 万余人自合肥大举增援。5 月2 日,大雨谤沱,河水猛涨,红军迫敌背水作战,歼敌2 万余人,生擒敌酋厉式鼎。
同一天,苏家埠之敌冒死突围。在红十师抽调两个团参加歼灭厉式鼎战斗的情况下,王宏坤指挥留守的一团人马奋力阻击,在敌一度冲入红军一线堑壕时,他果断命令预各队出击,将敌打回据点。敌陷入彻底的绝望之中。几天后,红军抓到敌团长一名。王宏坤让他回去叫敌旅长投降,他对敌团长说:“明天下午3 点出来答复,到时不见人我们就开火。”
第二天上午,敌人要投降的风声传开了,敌营炸了窝。敌兵纷纷跑出来,见什么吃什么,无论树叶还是麻杆,抓起就往嘴里塞,有的甚至抢去红军的米袋,吞食生米。王宏坤命令部队把他们都赶了回去。一防敌人搞缓兵之计,二要他们回去跟旅长去吵,施加压力。敌据点里,6000 余名士兵一下闹将起来。
3 点,敌派出一副官,请求谈判投降的时间延长一小时。王宏坤表示同意,但警告敌人不得有误。4 点,敌来人回复同意投降。
1932 年5 月8 日下午5 时,一个庄严的时刻来到了,这一刻开创了中国工农红军史上受降的壮举。
受降仪式上,敌军把枪械摆得整整齐齐,官兵列队。敌一三六旅旅长王藩庆、一三八旅旅长刘玉林,带领团以上军官迈着统一的步伐,走到红军指挥员而前举手敬礼,递上花名册,表示投降。
王宏坤高声宣布:“我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围攻苏家埠部队,接受你们的投降!"
这一天,被包围在另一处韩摆渡的4 个营敌人亦向红军投降。历时48 天的苏家埠战役胜利结束,总计歼敌3 万余人,俘敌总指挥厉式鼎、五十七师代师长、一O 七旅旅长梁鸿恩等5 个旅长、12 个团长以及营长以下官兵2 万余人,缴枪1 . 5 万余支,军用品无数。
5 月23 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特地发来贺电,指出:你们的胜利给予全国反帝、反国民党革命运动以无限的兴奋,临时中央政府极热烈地庆贺和慰劳你们。
报超支 毛泽东高抬贵手 求深造 主席两写推荐信 随后的儿年中,无论他个人的经历,还是红军的命运,都如同他双脚在中国版图上走出的“之”字一样曲折。
由于张国熹的错误,红四方面军末能扫一破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退出了鄂豫皖苏区。随后,走过鄂西、陕南,创立了川陕根据地,以后又退出。在与长征到达四川境内的中央红军汇合后,党中央与张国熹的分裂行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于张国熹另立中央的错误行为,王宏坤说:“我们已经有中央,怎么能又私自成立一个?一个连队能有两个支部吗? ’表现了他的极强的党性。
其间,王宏坤职务儿经变动。1933 年,年仅24 岁时因其显赫的战功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长征途中他一度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1937 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他担任了三八五旅旅长。
从小没进过学堂的王宏坤,第一次走进学府的大门还是毛泽东亲自点的头,这至今使他激动不已。
那时,王宏坤率三八五旅驻守陇东庆阳,任务重大而艰巨。处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之初的人民军队,如何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军队训练、筹粮筹款等重大问题都需要向毛泽东汇报、请示,于是他专程去了一趟延安。“哦,你就是王宏坤同志?! ”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就迅即感到这位领袖的热情与亲切。
当时,他遇到一个难题,三八五旅招了1000 多名新兵,却因此超支200 块钱。现在看来不当回事的小钱,在当时却是了不得的大事,以至八路军留守处主任萧劲光、军委供给部长叶季壮都无法作主。听了他的汇报,主席说了句“可以嘛”,当即给叶季壮写了一张条子。王宏坤没想到这种难题主席解决得如此果断痛快。
汇报了三八五旅想派500 名干部来延安学习后,王宏坤忍不住开口说:“主席,我也想学习。”毛泽东微笑着说:“你也想学习? ’接着爽快地说:“你来吧,把那边的工作安排好。”当他再一次来到延安时,毛泽东亲自为他写了去红军大学的推荐信。由于是插班,只一个月便结业了。他又找到主席,主席说了一句“好嘛”,就又写了一封信给中央党校。在党校,他提高了马列主义水平,而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毛泽东的《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和《 论持久战》 ,他感到既新鲜又生动。这里的一切使他深受教育,终身受益。
赴前线 邓小平面授机宜 闯关卡 少将旅长亮王牌 1938 年10 月,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阶段,党中央决定派出大批干部上前线,发展敌后根据地。王宏坤提前结束党校的学习,去向是华北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一二九师。
临行前,邓小平找到他,说有一批干部上前线,分乘10 辆卡车,由他负责。这批人中还有王树声、李先念等高级干部。
路上,他们把自己都说成是三八五旅的,每人编了一个姓名,分别为某团某营某连某职务,以防途中国民党军队的刁难。
车到咸阳桥边,果然被国民党宪兵卡住。王宏坤叫临时充任副官的同志下车周旋,自己则稳坐车上抽烟,一言不发,他自信手中握有王牌。因为他是堂堂正正委任的十八集团军少将旅长,现在需要的是争取时间等候拉在后面的9 辆车。他特别担心乘那儿辆车的李先念等同志和电台、译电员出问题。宪兵发现他乘坐的车上有马恩列斯和毛泽东著作及其它进步读物,便吵嚷说有问题。此时,王宏坤看到后而9辆车已陆续到了,松了口气。恰好一个家伙问副官三八五旅有多少枪多少人,王宏坤一下抓到了话柄,跳下车大声质问:“我们部队在前方抗日,你查我们多少人多少枪,要干什么?' ' 他少将旅长的身份起了作用,那帮家伙慌了神,诚惶诚恐地连声说道“长官,我们错了,我们错了。”王宏坤就势向副官一招手:“上车― 走!”车队响起一片马达的轰鸣,大摇大摆通过了咸阳桥,开进了西安城。
后来,当他到达冀南时,任务发生了变化,不再到一二九师。于是,他领命开辟冀南根据地并任指挥长,以后担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后来,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他继续任副司令员。在冀鲁豫的广大地域里他率部纵横驰骋,迎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入中原 刘邓大军添虎翼 克襄樊 中央专电贺大捷 在他的人生档案里,还记录着一幕幕光荣的历史。
1947 年6 月,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的晋冀鲁豫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0 月,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王宏坤,率领由他亲自组建不到一个月的十纵2 万人马,及1 . 2 万多刘邓大军伤愈归队人员和3000 余名地力一干部向大别山挺进。这对十纵这支刚刚由地力一武装组成、缺乏行军和运动作战经验的部队,是-次严峻的考验。在王宏坤的带领下,部队令行禁止,进退自如。当他们按期完成跃进任务后,受到刘邓首长的赞扬:十纵来了是大家的希望。从此,刘邓大军中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1948 年7 月,时任桐柏军区司令员的王宏坤,受命统-指挥六纵、桐柏军区、陕南军区十二旅,在江汉军区的配合下发起著名的襄樊战役。他扫破自古夺襄阳必先夺南山的惯例,大胆运用“猛虎掏心”战术,迅速破敌。此役,歼敌2 . 1 万余人,活捉敌中将司令官、特务头子康泽,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祺。战后,中共中央发来由周恩来亲自起草、毛泽东签署的祝贺专电:这一汉水中游的胜利,紧接着开封唯祀两大胜利之后,对于中原战局的开展,帮助甚大。尤其是活捉康泽,更给予全国青年受三青团特务迫害者以极大的兴奋。尚望继续努力,为彻底解放中原而战!
全国解放以后,1950 年4 月,他被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此外还任过海军第二政治委员。他是人民海军创建人之一,也是人民海军建设的决策人之一。他多次参与关于海军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装各技术建设以及海军作战力一针、原则等重大决策的制定,直接领导和参与正确解决海军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尚朴实 居室常留泥土香 偕白头 夫妻同行风雨路 如今,已入人生晚境的将军,性情开朗,生活恬淡。我看见他的一顿午餐,只是一碗米饭,一碟素菜和一小碗清汤。家中虽不乏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等现代用品,但室内更显眼的是那些式样朴实而经久耐用的木桌木椅木箱木柜,那斑斑驳驳失去光泽的油漆积淀着主人对它的感情,它们与主人相伴已有儿十年。走廊墙角下摆放着一溜泡菜坛子,平添了一股浓郁的乡卜气息,你仿佛可嗅到鄂东北那片红色泥丘的清香。
当然,这沁人肺脾的清香中也融汇着川北大地泥土的芬芳,那里而有着将军的老伴冯明英浓浓的乡情。现已77 岁的冯明英,身直腿健,耳聪目明,浑身透着当年的十练麻利。她与王宏坤结合在长征路上,那是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合前不久的事。每当王宏坤说她是他带出来的时候,她便会“严正声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时她是当地苏区一个县的妇女部长,长征时与男同志同样能走路。从那时起,她与他一起走过了56 年相濡以沫的风雨人生路。
将军与我谈笑风生,不时脸上流露出顽童般的笑容,使人完全感受不到身患沉病的将军,每时每刻都在与常人难以忍受的巨痛做着搏斗。将军斑白的头颅上,那浓密的只有军人才有的短发,仿佛染雪挺立的松针。一种人生顿悟猛然而生,岁月的印迹绝不仅仅刻在人的外貌上,必定在内心世界里留下更深的刻痕。
1988 年7 月,他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抚摸着勋章,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情地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千干万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将军又要去练气功了。这种不知从何得名的“凡腾功”, 是他保持顽强生命力的一件“秘密武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练功者必须保持一个独立的“气场”。这便是将军不与人握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