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6日,中国工程院童志鹏院士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徐孟侠教授做客腾讯,向网友们介绍了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字电视系统在国际和中国的现状。二老在访谈中称,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已超世界水平,另外国专家也深感惊讶。
中国工程院童志鹏院士做客腾讯
以下为此次访谈文字实录:
郭桐兴:各位观众,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院士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顾问,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曾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常务副主任,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童志鹏院士!童老师,您好!欢迎您!还有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徐孟侠教授,徐先生,您好!欢迎您!今天我们主要是想请二位就数字电视这样一个话题谈谈您的看法。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关于数字电视的基本情况。
童志鹏: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数字电视不是凭空起来的。大家都知道,人类的电视开始都是模拟的;电视从黑白的(单色的)到彩色的、进入到数字的,特别到数字高清晰度的,走了漫长的道路;大致从上个世纪 20、30 年代开始,到后来的 90 年代了。
这个技术发展很漫长,说明这个技术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记得在 20 年代晚期的时候,开始有单色电视的思路。那个时候物质基础还不够具备;比如说没有好的显像管。这个技术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技术的成熟,也经过了实践的过程,大体要从 30 年代到 40 年代初。但是黑白电视这个时候并不是成为一个产业。为什么呢?因为 30 年代后期世界大战开始,民用的少了。真正在 30 年代后期的时候,已经发觉黑白电视不能满足需要,颜色太单调;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彩色了。彩色电视的技术成熟也花了很长时间。
郭桐兴:彩色电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童志鹏:根据我们的了解,它的技术的成熟过程经历了十年时间,从 40 年代到 50 年代。这个时候应该说已经到上个世纪后期,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也反过来影响到彩色电视,发现它有很多问题。
基本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分辨率不够,图像很细节的情况不够;计算机能够把很细的东西反映得很清楚,这个东西应该引进到电视机里来。由于它分辨率不够,出现图象质量不够好。尽管还是彩色的比黑白的好多了,但是大家还是很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分辨率不够。
第二是屏幕的尺寸。大家都知道的是:现在电视屏幕的宽度和高度的比例是 4:3,而人们还希望更宽一点。
第三个问题,就是它的视场比较窄。由于这么一个安排,电视屏幕跟人的距离比较远,一般的观看距离是电视屏幕高度的 7 倍。
这些问题,大家都想改。后来到 80 年代,真正研究这个问题较多的还是日本。
日本从 1967 年就开始研究高清晰度电视;但不是数字的,而是模拟的。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改进这些问题。他们就提出来,要提高清晰度;他们还把电视机的屏幕从 4:3 改到 16:9 。
郭桐兴:基本上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童志鹏:另外,这样一来,视觉空间也扩大了。
徐孟侠:观看距离缩短了。
童志鹏:屏幕高度的 3 倍就可以看了,而不用说是高度的 6 倍、7 倍。后来显像管也变了。观看的视场从原来的 9 度到 10 度提高到 17 度到 30 度。
郭桐兴:等于是电视的一个进步。
童志鹏:巨大的进步!这些新的问题都解决了。原来我们国家的电视,单色也好,彩色也好,通过高新数字的研究逐步得到解决了。
这些东西日本人到 1981 年的时候已经把他的高清晰度电视到处表演,去欧洲表演,去美国表演,大家都很欢喜。真正高清晰度电视这个名称是 1981 年才有的。 郭桐兴:高清晰电视还是模拟的?
童志鹏:其实我一直在想怎么准确定义高清晰度电视。我查了资料,发现这个还是比较好的。这是国际电联用无线电视把它定义的,它这样讲的:高清晰度电视是这么一个系统,它在 3 倍影像高度的距离上,可以得到这么一种清晰透明的图像质量,再配上环绕立体声,好像亲临现场一样。高清晰度电视的定义是 1981 年提出来的。
我再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日本 1981 年提出 HDTV,后来没有办法搞下去?这就是高清晰度电视数字化以后,这个数码率高得不得了,大致上是每秒一个千兆比特到两个千兆比特,问题非常复杂。
我讲一讲难到什么程度呢?从一开始就搞清楚了:这么一个大数据量的东西,如果单纯进行记录的话,一分钟就要能够记录几千兆比特。所以一个高清晰度电视片子要存储在一百多张大尺寸的光盘上,根本就不能实用的。
郭桐兴:非常不实用。
童志鹏:既不能储存,也不能传输。现在可以在 1 到 2 张光盘就可以做下来。因为一个高清晰度电视片子原来是 100 多张大片子,现在是两张光盘就可以了。
这个工作中国也开始研究。我们的工作比他们还要好:原来是 2 张光盘,现在 1 张光盘就可以了,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搞的。
技术在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可以这样讲,日本发明的 HD-DTV 之所以不好用,只能作为技术开发,主要是数码率太高,无法实用。
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都解决了;计算机普及了,开始把一个技术的事物变成工程了。
你提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兴奋。当时全世界的国家都在搞,美国也搞,日本也搞,德国也搞,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为什么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不是偶然的,实际上是满足了一个大的需求;技术不和实际结合就不会形成电视产业。
郭桐兴:童先生,下面请您给介绍一下国际和国内有关数字电视的现状。
童志鹏:应该说从 90 年代以后特别是 1995 年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