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并购湘火炬,曾令谭旭光名声大噪,也令人们一度看好潍柴动力的发展战略,然而随着事态发展,潍柴动力管理层与大股东中国重汽之间的恩恩怨怨却令2006年初的潍柴动力举步维艰。
潍柴动力置身控制权拉锯战
当选央视2005年度经济人物后的谭旭光并不轻松。
2006年1月6日、10日,潍柴动力(2338.HK)接连发布公告,称股价及成交量有不寻常波动。
而在1月13日,中金分析师发布的题为《潍柴很有可能将失去其最大客户》的报告,令潍柴动力在一天之内5.28亿港元的市值灰飞烟灭。文中预计2006年潍柴可能会失去它的最大客户中国重汽(000951.SZ),因此将潍柴2005年及2006年的发动机销量预测分别下调2%及18%。
1月18日,潍柴动力发布的复牌公告中坦陈: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尚未收到中国重汽集团二零零六年一月份的订单。本公司谨此澄清,本公司从未宣布或表示将会停止向中国重汽集团供应产品,也从未在接到中国重汽集团订单的情况下停止向其供应产品。本公司一直积极寻找时机,与中国重汽商讨中国重汽集团二零零六年的全年具体订单事宜。但截至本公告日,仍未得到中国重汽方面的积极回应。
同时,从公告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潍柴动力从中国重汽手中购买杭州发动机厂(以下简称杭发厂)一事也几乎宣告失败,因为文中提及:一旦框架协议未能完成,本公司相信可获退回本公司根据框架协议已支付的按金人民币8000万元。
1月20日,潍柴动力再次发布股价及成交量不寻常波动公告……
所有这些,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似乎早已料到。1月7日,虽然谭旭光颈部落枕,行动不便,却依然应约接受了《英才》杂志的专访,而理由是他很看重诚信二字。
2005年并购湘火炬,曾令谭旭光名声大噪,也令人们一度看好潍柴动力的发展战略,然而随着事态发展,潍柴动力管理层与大股东中国重汽之间的恩恩怨怨却令2006年初的潍柴动力举步维艰。
做整车的中国重汽想要向发动机及整车配件市场延伸,而做发动机的潍柴动力也希望向整车组装及配件发展,一条产业链的两个环节,都要衍生出两个闭环产业链,谁也容不下谁,冲突在所难免。
在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中,原来的朋友变成了对手,而在还未收场的故事中,结局如何虽无人知晓,但和气生财或许更代表各方的实际利益。
收购湘火炬结怨
对于潍柴与中国重汽的矛盾,外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并购杭发厂所致,事实是否如此,却令人斟酌。
杭发厂始建于1958年,隶属中国重汽集团,目前主要产品为斯太尔系列柴油发动机,与同属中国重汽旗下的潍柴厂形成了南北呼应的发动机战略格局。
2004年,潍柴厂到香港上市,重汽向香港联交所承诺,将杭发厂交由潍柴厂委托经营管理。重汽同时承诺,不再生产杭发厂生产的同一类型发动机。
2005年2月,潍柴动力向中国重汽支付8000万元定金,要求独家收购中国重汽旗下的杭发厂,有效期至2005年12月31日。
至此可以认为,在最大股东中国重汽的保证之下,潍柴动力才能得以在香港顺利上市。同时中国重汽宣布杭发厂不再生产同一类型发动机,也是为了保证其作为潍柴最大股东的利益。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潍柴并购杭发厂对双方都是有益无害。
然而,问题就出在对于湘火炬的并购。
采访中,谭旭光告诉记者,潍柴最为看重的是湘火炬的变速箱环节。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湘火炬同时拥有陕西重汽51%的股份,这是湘火炬最为优质的资产,潍柴希望进军整车领域意图明显。
作为最大股东的中国重汽岂能不知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如果潍柴与陕西重汽结成联盟,其老大的位子将受到最大的冲击。因此在并购湘火炬一事上,中国重汽当初向潍柴提出由重汽并购湘火炬,而在潍柴的一再坚持下,中国重汽作为大股东才同意由潍柴出面并购湘火炬。
本来在湘火炬一事上,双方已有猜忌,而随后又传出,潍柴停止向中国重汽供应发动机的传闻。中国重汽本来已经如坐针毡,而且其还希望今年在香港上市,那么选择取消与潍柴的杭发厂交易,似是必然选择。 潍柴动力左右为难
新格局之下,谭旭光的战略部署是最终形成以发动机为核心的闭环产业链,而这不仅仅指中国市场,谭旭光剑峰所指意在国际市场。
潍柴最大危险却在于:多年老客户陕西重汽却与其国际市场老对手康明斯要成立合资的发动机厂。
有报道说,康明斯公司已经与陕西重汽谈判3年有余,因此潍柴方面对此不可能并不知晓。而潍柴并购湘火炬很可能是想抢先一步控制陕西重汽,以稳定其市场,最终完成其产业布局。
然而,康明斯在得知潍柴收购湘火炬后,也意识到如果不果断决定是否与陕汽合作,那么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失陷。
有媒体报道,康明斯发动机项目一直被看做是陕西省的重点项目。在得到省政府的支持之后,即使是控股股东的湘火炬发言权也是微乎其微。
有信息显示,康明斯与陕汽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审批,新工厂的生产准备将于2006年初开始投入建设,投产预期在2006年下半年。
陕汽人士对媒体说,一旦斯太尔重卡换代之后,潍柴将失去对陕汽配套的优势。康明斯项目的启动,无疑会对潍柴产生较大威胁。
对于此事,谭透露与陕西重汽方面沟通的很好。
不久前,也有媒体报道,潍柴和康明斯似乎有携手的可能。对于新建发动机厂所生产的发动机,双方商定主要会以潍柴较为弱势的欧4发动机为主。而正好弥补其不足。如果报道可靠,那么谭旭光可以解除心头一大疾患。
在中国重汽方面,中金国际的分析文章指出:与潍柴关系恶化后,发动机供应将不成为问题。杭发厂将取代潍柴动力成为中国重汽的发动机供应商。目前杭发厂具有年供5万台发动机的能力,完全能够满足上市公司的整车配套需求。此外,从去年12月开始,中国重汽已经开始使用杭发发动机,并未对产品形象及销售造成任何负面影响,12月销售环比增长约25%。
潍柴动力的公告中称:2006年意向订单已经超过2005年。中期报告一出便会有答案。如何同中国重汽处理好关系,同时争取更多的订单,或许是潍柴下一步的重要任务。
行业整合一损俱损?
在与谭旭光的对话中,《英才》记者感到一个山东人的直爽。他自己也说:很多时候说话很直,一般人开始不好接受。
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中国重型卡车出口虽然迅猛发展,但是单从每一环节来讲,都不足与世界同行业领先者较量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