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T >> tai >> 太昊 >> 正文

 

太昊部落与豫东地区史前文化

周口市文化局文管所  李全立
 
    东夷是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古代民族。东夷的种类很多,在古代史籍中,常被称为“九夷”。《竹书纪年》云:“九夷来御,曰: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其他见于史书记载的还有乌夷、淮夷、岛夷、莱夷等。夏代以前,东夷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夏、商时期,在诸蛮夷戎狄中,东夷人的文化发展水平是较高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礼制,在工艺技术上也有许多发明创造。东夷人的力量十分强大,他们曾长期同夏、商接触。因此,他们与华夏族的关系也是最密切的。太昊部落是东夷集团中重要的一支,其活动区域主要在今豫东一带。本文根据考古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就太昊部落与豫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之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太昊作为部落的首领又称“伏羲”、“庖羲”、“宓栖”等。在我国古老的传说中,他位居“三皇五帝”之首,传说有一个叫“华胥氏”(当为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女子,在雷泽的地方偶然间脚踩在了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因而怀孕生下了伏羲。《太平御览》卷七下引《诗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栖。”《纲鉴易知录》载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继天而王,故风姓,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作都于陈……帝崩,葬于陈。”太昊的一生有许多发明创造,《易·系辞》说他“结绳而为网罟,以牧以渔”。《礼义·含文嘉》载:伏羲“乃作象作易卦”。《尹子》载:“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桓子新论》载:“宓牺必制杵臼,万民以济。”《帝王世纪)载庖羲氏“取牺牲以充庖厨”。《绎史》卷:引《问图挺辅作》:“伏羲……钻木取火。”《白虎通·德论》云:“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于是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民始知父子之亲,夫妇之道,长幼之序。”太昊及太昊部落曾跟随蚩尤参加了涿鹿大战,被黄帝打败。“黄帝战涿鹿,杀蚩尤而为帝”①。太昊死后,被葬于淮阳。《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昊之墟也。”陈即今河南淮阳。《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子鱼曰……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杜预注曰:  “司,主也。太昊,伏羲。四国伏羲之后,故主其祀。任,今任城县也。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四国封近于济,故事祀之。”由此可知太昊活动的地区在今河南东部靠近安徽一带。其后代向东北发展,到达了山东境内。
    东夷诸族的分布地域很广。在夏代以前,其分布区域基本和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域一致。而夏代之前的太昊部落,则主要在豫东一带活动。
    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在豫东地区发现了不少与东夷文化有关的遗存,仅在周口地区就发现大汶口文化遗址25处②,龙山文化遗址37处③。其中商水县城东北的章华台遗址周围有大汶口文化墓地。1981年,商水县文化馆在此清理了两座墓葬,皆为仰身直肢葬,身旁随葬陶器有鬶、鼎、豆、宽肩壶、背壶、高柄杯、筒形杯等。鼎为夹砂黄陶,侈口,腹壁微鼓,三凿形足。豆为泥质灰陶,宽口沿,口沿下有两个对称鸟喙形泥突,圈足略呈筒形,有镂孔纹饰。宽肩壶为泥质灰陶,高颈略呈筒形,圆腹,腹壁一面近平。高柄杯为泥质灰陶,有的口沿斜折,高柄略成喇叭形;有的口部有平沿对折,高柄上部呈突出的圆柱形,下部略成喇叭形。筒形杯为泥质灰陶,器壁较薄,这些陶器与大汶口文化同类陶器相同④。
    段寨遗址位于郸城县西南7.5公里,面积约3万平方米。1976年,在遗址东北部发现一批陶器,有豆、壶、罐、圈足尊、瓶、黑陶高柄杯等。豆为泥质灰褐陶或黑陶,宽平沿,口沿下有两个对称的鸟喙形泥突,圈足较高,有圆形和三角形镂孔纹饰。壶为泥质灰白陶和灰陶、黑陶,颈部较高呈筒形,圆肩,有的在口沿下有对称的两个鸟喙形泥突。罐为泥质灰陶,直口、腹壁较直。圈足尊为泥质灰陶,宽沿斜折,腹微鼓,圈足较高,有圆形镂孔。瓶为泥质黑陶,直口,颈部较粗而略成束腰形,扁圆腹,高圈足。黑陶高柄杯的口部残缺,磨光后再用⑤。这些陶器大部分与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陶器相类同。段寨一号墓女主人也拔除上侧门齿,表明其应属东夷族系⑥。
    周口地区烟公司仓库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周口市南部,距水灌台大汶口文化遗址不远。1988—1998年,周口地区文物考古管理所配合基建对该遗址进行过多次勘探和试掘。该遗址面积不大,约有1万平方米,部分文化层堆积达4米,含有大量炭粒和红烧土块。遗址中有墓地。截至目前共发现5座墓葬,皆长方形土坑墓,距现地表深1米左右,长1.8—2米,宽1米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墓内一般葬1人,有拔侧门齿和枕骨变形现象,这也和东夷族葬俗相同。墓内出土有磨光黑陶宽肩罐、红陶壶、骨针、骨簪等。壶一般侈口、长颈,略成筒形。
    在周口地区的龙山文化早期遗址中,出土有镂孔粗柄豆,为大汶口文化的遗存⑦。在晚期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与王油坊遗址所出陶器相似⑧,而与豫西龙山文化不同。这里出土的下部为筒形的刻槽器,在王油坊龙山文化中没有发现。晚期鼎足的种类较多且与煤山和王油坊类型均不同。这说明该地区的龙山文化和周边的龙山文化不同,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仍保留有大汶口文化的遗风。在鹿邑栾台遗址中,共有六期文化层。一期为大汶口文化,二期为龙山文化,三期为岳石文化,四期为商文化,五期为西周文化,六期为春秋末战国初的遗存堆积⑨。这些文化层层叠压,系连续堆积而成,也说明该地区的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发展和继续。
    从历史传说和文献记载中看出,东夷的太昊部落就活动在豫东地区,时间与大汶口文化晚期相当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太昊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太昊部落与豫东地区史前文化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